中大新聞中心

2020年10月20日

「Nàng Tự Do」展覽 越營藝穗檔案展示越南船民在港痕跡

2020年10月20日
分享
列印

於中大圖書館舉辦的「Nàng Tự Do」展覽,將展出多項記錄越南船民在香港羈留營的生活寫照。

展覽海報

「越營藝穗」的藝術家於1988年至1991年期間每週走進位於白石的羈留營,與營中小朋友進行藝術教育。圖為其中一位小朋友的畫作。

羈留營裡婦女創作編織藝術品的過程。

越南當代藝術家杜薇受是次展覽委約,翻譯了當時營中以全越南語印製的雜誌 《Tu Do》,並創作作品《1661988詞典》,探討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係。

前駐港水警 Les Bird 於展覽中首次公開他的私人照片庫。照片攝於1978年,近3,000名越南難民乘坐「HUEY FONG」船抵港,其中兩位小女孩於船窗窺看外面的景色。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藝術系、中大圖書館聯同香港基督徒藝術家團契「園泉」合辦的展覽「Nàng Tự Do 園泉越營藝穗檔案及越南船民在香港的痕跡」將於明天(10月21日)起至2021年4月16日於中大圖書館舉行。展覽以越南船民1980至1990年代在香港羈留營的生活和藝術創作為主題,當中包括「越營藝穗」檔案庫中多幅從未曝光的羈留營照片等。通過回顧這段歷史,探討難民與今日社會的關係。展覽供公眾免費參觀。

「Nàng Tự Do」為越南語,意解「自由小姐」,出自於船民在羈留營中自行出版的越南語雜誌《Tự Do》(自由雜誌),因以全越南語撰寫而未被大眾所知。自1980年代,香港社會漸漸對越南難民生厭,由「難民」改以「船民」稱呼他們,暗示他們貧窮、缺乏教育。難民的定義廣泛,除戰爭外,天災、經濟也可能是成為難民的原因。展覽命名「自由小姐」是希望透過幽默的擬人法,表達出這群逃離家園的人也有其追求的自由價值。展覽打破將越南船民視為香港局外人的視角,透過當代藝術創作,展示他們在港生活的歷史。

來自園泉的藝術家於1988年自發組織「越營藝穗」計劃,以照片記錄越南船民營中的生活,其檔案庫於2019年正式成為中大圖書館的永久特藏。是次展覽以「越營藝穗」檔案庫為主軸,展出當中近50幅畫作,並有系統將畫作分為「身體」、「鐵網」、「想像的地景」、「營裡的兒童藝術教育」、「女性編織」五大類別。另又展出檔案庫中多項珍貴文獻資料,包括數十幅於羈留營中拍攝而從未曝光的照片,以及相關文件和剪報等。

「越營藝穗」靈魂人物之一梁以瑚博士(二胡婆婆)表示:「『難民』時至今日仍是一個重要的人道議題。藝術除了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法,也是溝通的渠道。對我來說,這些畫不單是畫,而是當年進到營中所交到的『朋友』,現時我仍與其中一些人保持聯繫。最近,我亦接觸了許多歐洲難民,希望能發揮藝術的力量。」

另外,展覽邀請四位當代藝術家以藝術創作回應這段歷史,包括本地藝術家羅玉梅以自身家庭故事角度回首歷史,並訪問當年在羈留營成長的越南人;生於越南、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杜薇以當代越南的角度重閲《Tự Do》雜誌,首次將雜誌部分內容翻譯成英語和中文帶到觀眾眼前;出生英國的二代越南移民Will Pham整合自身家庭、越南船民在港歷史的不同影像片段;前駐港水警 Les Bird 首次公開他在1970至1980年代拍攝的私人寶麗和菲林照,包括以鏡頭記錄越南難民乘坐破船抵埗香港大鴉洲的珍貴照片。

中大藝術系兼任講師、展覽策展人梁皓然表示:「難民看似是很遙遠的概念,其實跟我們很近。是次展覽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歷史總在重演。昔日有湧到世界各地的越南船民,今天有歐洲難民潮,而明天,任何人有機會在不知情下成為難民。」

為讓觀眾深入了解越南船民在港生活的痕跡,展覽亦舉辦一系列線上講座、工作坊和實地考察,包括邀請曾參與「越營藝穗」計劃的藝術家分享當年在羈留營工作和創作藝術的第一身經歷、由越南船民到今日成為學者的Corina Hoang分享有關越南難民歷史的研究,以及Les Bird帶領參加者實地重遊越南船民昔日抵港的大鴉洲,分享所見所聞。

Nàng Tự Do — 園泉越營藝穗檔案及越南船民在香港的痕跡」展覽詳情如下﹕

展覽日期﹕

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4月16日

展覽場地﹕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地下展覽廳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20分至晚上10時)

星期六(上午8時20分至晚上7時)

星期日(下午1時至晚上7時)

節日及公眾假期的開放時間以圖書館網站為準

供公眾免費參觀

注意事項﹕

因應疫情,公眾進入校園時需提供身分證明文件作簡單登記,並佩戴口罩。

關於「越營藝穗」計劃

1975年越戰,大量越南難民逃到世界各地,在長達二十多年的「難民潮」歷史中,香港共收留逾二十萬名越南船民。越過「怒海」來港的越南船民自1980年代中期起被安置於羈留營。由園泉藝術家於1988年自發組織的「越營藝穗」計劃,旨在將藝術帶進羈留營中,包括與營中成人和小童一同作畫,並以照片記錄他們的營中生活。「越營藝穗」的檔案庫自2008年最後一次在香港亮相後被送到荷蘭,其後於2019年正式成為中大圖書館的永久特藏。

有關更多展覽詳情,請瀏覽圖書館網站。如欲取得展覽的高清相片,請於此連結下載。

附件



於中大圖書館舉辦的「Nàng Tự Do」展覽,將展出多項記錄越南船民在香港羈留營的生活寫照。

於中大圖書館舉辦的「Nàng Tự Do」展覽,將展出多項記錄越南船民在香港羈留營的生活寫照。

 

展覽海報

展覽海報

 

「越營藝穗」的藝術家於1988年至1991年期間每週走進位於白石的羈留營,與營中小朋友進行藝術教育。圖為其中一位小朋友的畫作。

「越營藝穗」的藝術家於1988年至1991年期間每週走進位於白石的羈留營,與營中小朋友進行藝術教育。圖為其中一位小朋友的畫作。

 

羈留營裡婦女創作編織藝術品的過程。

羈留營裡婦女創作編織藝術品的過程。

 

越南當代藝術家杜薇受是次展覽委約,翻譯了當時營中以全越南語印製的雜誌 《Tu Do》,並創作作品《1661988詞典》,探討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係。

越南當代藝術家杜薇受是次展覽委約,翻譯了當時營中以全越南語印製的雜誌 《Tu Do》,並創作作品《1661988詞典》,探討語言與意識形態的關係。

 

前駐港水警 Les Bird 於展覽中首次公開他的私人照片庫。照片攝於1978年,近3,000名越南難民乘坐「HUEY FONG」船抵港,其中兩位小女孩於船窗窺看外面的景色。

前駐港水警 Les Bird 於展覽中首次公開他的私人照片庫。照片攝於1978年,近3,000名越南難民乘坐「HUEY FONG」船抵港,其中兩位小女孩於船窗窺看外面的景色。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