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分析來自本港14名確診「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逾300個樣本,包括痰、鼻咽液、深喉唾液、血液、尿液及糞便,發現不論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糞便樣本均帶有新型冠狀病毒。14名患者中,有3人即使呼吸道樣本不再發現病毒,其糞便樣本卻仍有病毒存在。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大便驗出病毒的情況普遍,相關測試可成為另一種篩查工具,而值得注意的是,帶病毒的大便可污染環境,構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中大醫學院首階段會為100名將入住檢疫中心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糞便及深喉唾液樣本化驗,冀找出無病徵但帶病毒的「隱形個案」,並藉此驗證糞便樣本能否為無病徵的人士有效偵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
不論病情輕重 確診者的糞便樣本都帶有新型冠狀病毒
中大醫學院從14名已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本港患者,採集300多個來自呼吸道、血液、尿液及糞便等樣本,藉此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於人體的分布。結果如下:
- 痰樣本發現的病毒量是各類樣本中最高,比深喉唾液樣本的病毒量高300倍
- 不論病情輕重,所有確診者都有糞便樣本被驗出帶有新型冠狀病毒
- 深喉唾液樣本和糞便樣本發現到的病毒量相若
- 14名病人中,3人在他們的痰樣本和深喉唾液已沒有病毒後,仍於1至2日內在其糞便樣本中找到病毒
- 血樣本中驗出病毒的比率不高
- 沒有尿液樣本發現病毒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表示:「呼吸道傳播的風險為最高,但病毒於消化道存在的情況亦不容忽視。本身有咳嗽症狀的懷疑個案,最理想是自行採集痰樣本作檢測。但對於一些沒有咳嗽症狀的個案,除了深喉唾液,糞便可以是另一種能夠於社區採用的早期偵測工具。」
計劃為100名將入住檢疫中心的隔離人士檢測大便樣本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糞便中帶有新型冠狀病毒,會對公共衞生造成影響。首先,相關測試可以作為沒有呼吸道症狀人士的另一種篩查工具。其次,糞便中的病毒可能對他人造成健康危害,護理人員和負責處理食品的人士應特別注重其手部衛生。」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及何鴻燊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教授解釋,帶病毒的糞便可以污染環境,其他人便有機會因接觸受污染的環境後觸摸眼或口鼻,令病毒入侵黏膜而受感染。許教授提醒:「市民應定期注水到家中的U型去水渠,確保去水渠沒有乾涸,並於沖廁時掩蓋,以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