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11月6日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市民對施政報告評分不合格 認為無助解決當前社會衝突

2019年11月6日
分享
列印

特首林鄭月娥於10月發表2019年施政報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19年10月22日至28日晚上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探討大眾對施政報告的評價。調查發現市民對施政報告的平均評分為30.8分,52.0%受訪者認為施政報告對解決當前社會衝突完全沒有幫助。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57.8%受訪者不滿意今年的施政報告,較去年的施政報告調查增加29.0個百分點,表示滿意的有11.0%,較去年下降24.8個百分點,而表示普通的則有28.7%,較去年下降4.9個百分點(見附表一)。統計顯著性檢定(卡方檢定)顯示,今年與去年調查的百分比分布呈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此外,調查要求受訪者把對施政報告的評價化為分數,以0分最低,100分最高,50分為合格,結果顯示,市民對今年施政報告的平均評分為30.8分,為合格水平之下。與去年的施政報告調查(52.8分)比較,今年下跌了22.0分,且跌幅顯著(經統計顯著性t檢定顯示,兩次調查的平均分數呈顯著差異)(見附表二;評分百分比分布見附表三)。 

施政報告指出房屋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66.2%受訪者認為房屋問題與近日香港民怨的關聯很小(44.2%)或完全沒有關聯(22.0%),20.1%認為關聯頗大,只有9.0%認為二者有很大關聯(見附表四)。對於解決當前社會衝突,86.4%受訪者認為施政報告的幫助效果很小(34.4%)或完全沒有幫助(52.0%),9.1%認為幫助的效果頗大,另有1.4%則認為很大幫助(見附表五)。 

是次調查詢問了受訪者對施政報告中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範疇的滿意程度,48.4%受訪者表示不滿意,表示普通的則有39.9%,而表示滿意的只有8.9%。與去年調查受訪者對施政報告中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範疇的滿意程度比較,不滿比例增加14.5個百分點,表示普通的比例較去年增加5.6個百分點,而表示滿意的比例下降20.1個百分點(見附表六)。統計顯著性檢定(卡方檢定)顯示,今年與去年調查的百分比分布呈統計上的顯著差異。[1] 

調查亦詢問受訪者是否覺得施政報告中六個主要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對解決住屋問題有所幫助。當中最多受訪者覺得有幫助的是「運用《收回土地條例》」,31.7%認為有頗大(23.7%)或很大(8.0%)的幫助;其次是「增加『白居二』配額」和「增加『綠置居』單位」,分別佔29.5%(頗大:26.7%,很大:2.8%)和27.7%(頗大:24.2%,很大:3.5%);隨後是「加快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公屋單位』和「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分別佔20.5%(頗大:17.7%,很大:2.8%)和20.0%(頗大:15.7%,很大:4.3%);只有13.6%認為「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樓價上限」有頗大(11.5%)或很大(2.1%)的幫助(見附表七)。 

是次調查成功訪問了714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回應率為36.3%。百分比變項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3.67個百分點以內(可信度設於95%)。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


[1] 2018年施政報告的主要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包括:1. 讓資助出售單位價格與市價脫鈎;2. 試行「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3. 撥地協助房協重建舊屋邨;4. 推展「明日大嶼願景」;5. 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6. 公屋寬敞戶免租調遷優惠措施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