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博群無止橋學生團隊 為雲南六主村築橋及改善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I·CARE 博群計劃的無止橋學生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及昆明理工大學合作,於暑假期間遠赴雲南省文山州八嘎鄉六主村,協助村民修建一座跨度32米的行人便橋及長30米的行人引道,方便孩童和村民上學和耕種。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亦有隨行。是次項目由民政事務局贊助,命名為「同慶香港回歸二十載-香港與內地青年聚善連心無止橋」。
八嘎河把六主村的村民分隔兩岸,村民以往只能依靠一道日久失修的橋樑過河,但橋樑早已出現裂縫,嚴重變形,村民每次過河都十分冒險。尤其洪水季節,河水會淹過橋面,令橋樑無法通行。9名來自中大不同學系的學生,根據前期到訪該村所作的調查研究,以及與村民訪談了解村內實際情況後,項目採用村民與義工共同修建的方式,大家同心合力完成,並在揮發汗水的過程中建立溝通的心橋,建立友誼。同時,項目注重簡單實用,既著重滿足村民的日常需要,也盡力節約建設材料,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除了建設便橋外,中大團隊亦因應當地貧困村民的情況,與其他大學團隊合作進行一系列改善村民生活的工作。團隊親身到訪村內長者的住處,為他們改善家居水電設施,例如鋪設固定水管,取代臨時軟膠喉,穩定食水供應﹔增設節能電燈泡,改善家居黑暗情況,減低長者跌倒的機會。
此外,中大團隊亦為當地小學生安排趣味實驗,透過製作肥皂及人工濾水示範,教導科學原理,又安排講座向村民講解垃圾處理及用電安全知識。
由籌備至建橋,整個過程一直參與其中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三年級生顏鑫泉同學說:「除了橋樑硬件建設之外,同時有改善民生工作,包括幫助貧困村民改善水電、和小學生做實驗、為村民修建小公園等。我們感謝其他大學團隊和我們一起努力,也感謝沈校長和中大博群計劃的導師給了我們很多協助,才可順利完成項目。 」
就讀中大機械工程二年級的王子希同學說:「最令我難忘的是一班婆婆和伯伯。我曾到年老夫婦的住所為他們安裝水管,老伯伯的腰骨已不能伸直,走路十分困難。但他依然拿椅子給我們坐,怕我們辛苦,令我十分感動。安裝水龍頭時,老伯伯由心而發、掛在臉上的喜歡神情令我難以忘懷。這種滿足感難以從其他地方獲得,希望日後能參與更多同類活動,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中大計量金融學系三年級生陳皓晴同學表示:「從前我會對自己到外國義教的成效感到疑惑,與服務對象的關係也大多止於旅程結束。所以我參加這次項目,希望離開農村後也能留下一些有用建築,付出不會白白流逝。作為一位商科生,這是難得的機會讓我接觸工程項目,很多知識和工具對我而言都是很新鮮。我得到很多學業以外的經驗,同時認識了幾位好朋友,希望日後可再一起參加同類活動。」
是次項目讓來自不同院校的義工與村民彼此交流,眾人更在村內留宿的最後一個晚上舉行營火晚會,共聚、共慶項目順利完成。
I•CARE博群計劃簡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社會及公民服務,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公民意識,促進全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I•CARE博群計劃由中大社會及公民參與督導委員會領導,是一個全面而整合的計劃,涵蓋六大範疇,分別為:社會服務計劃、研究與調查計劃、非牟利團體實習計劃、社會企業創業計劃、本地扶貧項目,以及博群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