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盧煜明教授榮獲有「中國諾貝爾」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今日獲頒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讓全國數以百萬計的孕婦受惠。「未來科學大獎」由內地科學界及企業界共同設立,由九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進行專業評審,以表揚具原創、長遠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的研究項目。
盧教授為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盧教授及其團隊後來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學研究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成為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此外,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這技術更可應用到多種癌症的檢測。
對於獲獎,盧煜明教授表示:「我衷心感激科學委員會肯定我們團隊的工作,這不是我個人的工作,是整個團隊的成就,非常感謝我的學生和同事。亞洲對科學的興趣正在增長,希望有更多人投身科學研究,也希望大家會看見科學的未來在中國,有更多有志之士能站在這裡,對世界產生影響。」
盧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亦會重點研發新一代的游離核酸分析技術,以探索游離胎兒核酸的生物學及病理學特性,希望最終可發展出更多與妊娠相關疾病(如單基因遺傳疾病、胎兒死亡、妊娠毒血症等)的無創診斷方法,讓更多的孕婦及家庭受惠。
盧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06年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合會─分子診斷學傑出貢獻獎、2006年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NACB)傑出科學家獎、2006年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07年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Sigi Ziering獎、2012年AACC-NACB臨床化學傑出貢獻獎、2009年富布賴特香港傑出學者獎,以及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盧教授亦分別於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於去年成為首位獲頒美國臨床化學協會Wallace H. Coulter講學獎的華人。
有關「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成立,由未來論壇發起,現設「生命科學獎」及「物質科學獎」兩個項目,各項目的得獎者會獲頒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由作為未來論壇理事的企業家捐贈。獎項的頒授對象不限國籍,但其研究項目須主要在大中華地區完成(包含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兼具原創、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大獎由九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進行專業評審,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評審過程獨立進行。有關獎項的詳情,可瀏覽http://www.futurepriz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