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舉辦第九屆中國科學院院士講座系列歡迎公眾網上登記報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年再度舉行中國科學院(中科院)「院士訪校計劃」暨「院士講座系列」,邀得六位中科院院士,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嚴加安院士及袁亞湘院士,地學部石耀霖院士、張培震院士及陳發虎院士,以及技術科學部祝世寧院士,於下周二(2月23日)起一連四天訪問中大,與中大師生交流會面並主持講座,共商各方面的研究合作計劃。
六位院士將到訪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數學系、統計學系、電子工程學系、地球系統科學課程等多個部門,並於2月24日(星期三)下午在中大校園分別主持院士講座,分享對各自研究領域的真知灼見和獨到見解,與中大師生及社會各界交流不同學術課題。講座將以普通話進行,歡迎公眾報名參加,有興趣人士請於此網址登記:www.cuhk.edu.hk/oalc/cas_2016,或與梁卓楠先生聯絡(電話:39434412;電郵:simoncnleung@cuhk.edu.hk)。
嚴加安院士為概率論與隨機分析學家,在概率論、鞅論、隨機分析和白色雜訊分析等領域貢獻良多,提出的多項理論廣受學界推崇,並獲國際權威的《數學百科全書》引述。他將於講座上概述「隨機分析與金融數學」的發展簡史,並介紹「嚴引理」、「嚴定理」、「Kreps-Yan定理」和「Meyer-Yan空間」在這兩個領域的若干基礎性貢獻。
袁亞湘院士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及中國運籌學會名譽理事長,主要從事計算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最優化計算方法的構造、理論分析以及應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講座中,他從瞎子爬山這個簡單例子說起,深入淺出地介紹最速下降法、共軛梯度法、擬牛頓法、信賴域法等經典優化方法的本質和關鍵。
石耀霖院士為中科院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固體地球物理和地球動力學基礎研究工作,推動建立中科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並在地熱構造學、區域地球動力學類比、地震物理機制、統計地震學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他將以「漫談地震預報」為題,介紹有關地震預警的概念和科學評估方法,並介紹地震預報研究的進展。
張培震院士是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地震地質和新生代構造地質研究。龍門山和四川盆地在不到50千米的距離卻有4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差,構成地球陸地表面最陡峻的地貌之一,全球地球科學家一直未能了解這種地形的成因。張院士將介紹科學家如何從2008年汶川地震的同震變形發現線索,解釋了造成龍門山垂直隆升的地質作用。
陳發虎院士現任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地理聯合會環境演變委員會副主席,主要從事環境變化、古氣候和乾旱區地理研究,在中國西部黃土地層和氣候記錄、乾旱區湖泊記錄、晚第四紀氣候快速變化、環境考古等研究領域有重要貢獻。他的講題為「史前人類定居青藏高原的歷史和動力」,通過整理和總結在青藏高原的考古工作,分析史前人類從河湟谷地擴散到青藏高原的過程。
祝世寧院士是功能材料學家,長期從事微結構功能材料和物理、非線性光學、鐳射物理與量子光學方面的研究,身兼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主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973)顧問專家等要職。他將以「芯片上的光子學和光電子學」為題,介紹光子芯片研究的最新進展,包括以精確調控光波導的厚度成功在光子芯片上模擬出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透鏡效應和光學黑洞。
講座詳情如下:
時間 | 講者 | 講題 | 主持 | 地點 |
14:30 | 袁亞湘院士 | 從瞎子爬山到優化方法 | 中大數學系署理系主任鄒軍教授 | 潤昌堂101室 |
14:30 | 陳發虎院士 | 史前人類定居青藏高原的歷史和動力 | 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教授 | 霍英東遙感科學館303室 |
16:30 | 嚴加安院士 | 隨機分析與金融數學 | 中大統計學系系主任、卓敏統計學教授邵啟滿教授 | 蒙民偉工程學大樓9樓演講廳 |
16:30 | 祝世寧院士 | 芯片上的光子學和光電子學 |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許建斌教授 | 科學館L1演講室 |
16:30 | 張培震院士 | 龍門山的深部地殼構造變形:來自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的制約 |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主任黃庭芳教授 | 蒙民偉樓7樓1號演講廳 |
17:25 | 石耀霖院士 | 漫談地震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