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合作研究改變全球肺腺癌治療方向研究證實標靶藥較有效治療出現EML4-ALK基因異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手領導的研究發現,標靶藥對治療EML4-ALK基因異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較傳統化療更為有效。由此,醫學界在治療肺腺癌時,除檢查病人是否有EGFR異變外,也要測試有否EML4-ALK基因異變,從而決定該為病人處方適當標靶藥還是傳統化療。這套根據人體基因資料而度身設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為晚期肺癌治療訂立新方向。是項研究結果剛於最新一期《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
肺癌是全球頭號致命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本港每年約有4,000個肺癌新症,當中有7成為肺腺癌,其中包括不少女性及非吸煙人士。
醫學界在2007年發現EML4-ALK基因異變是其中一引致肺腺癌的驅動基因,約佔肺腺癌個案百分之三至五。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莫樹錦教授聯同澳洲腫瘤學專家Dr. Benjamin Solomon在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間進行一項全球性研究,將來自27個國家343名EML4-ALK基因異變的肺腺癌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接受標靶藥或傳統化療。結果發現標靶藥更為有效,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超過十個月,較傳統化療高出五成,當中逾八成患者有一年存活率,而且副作用較低,大大減少癌病徵狀及患者不適,提升其生活質素。
|
標靶藥 (172人) |
傳統化療 (171人) |
無惡化存活期 (中位數) |
10.9月 |
7.0月 |
有效率 |
74% |
45% |
一年存活率 |
84% |
79% |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形容是次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將改變全球肺腺癌治療方向。「從此醫學界在治療肺腺癌時,必須先為病人同時檢查是否有EGFR及EML4-ALK這兩種基因異變。如果有其中一種基因異變的話,處方標靶藥將較傳統化療有效。」
莫樹錦教授又指出,透過先檢測患者的基因資料,掌握其致癌成因,從而度身設計治療方案,如此「個體化」的療程將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大希望。
此項發現,是莫樹錦教授繼2009年發現按EGFR基因異變選擇肺腺癌的一線治療後,另一在肺癌治療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兩項突破性發現,不但將肺癌治療『個體化』推進新階段,更改變了全球醫學界在腫瘤研究和治療上的方向,奠定亞洲醫學人員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