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於「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展示「碟片實驗室」新突破 一站式自動檢測基因及致敏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將於5月7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上,展出五項科研項目,當中包括「碟片實驗室」平台,能將繁複的基因檢測或致敏原測試程序簡化為一個步驟,並在一小時內即場得知結果,大大節省成本、時間和處理人手,減少人為出錯的機會。
「碟片實驗室」是中大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系何浩培教授、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國良教授,以及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江紹佳教授跨學科研究的成果,由一片圓形膠片及電路板組成,只有成人手心大小。傳統的基因測試,需要病人到診所抽血,然後將樣本送往化驗室,由技術人員添加試劑,利用大型儀器作DNA檢測、基因分析等步驟,得出化驗結果後再送返診所。這過程往往需時數天,可能導致延誤治療、延長住院時間和額外就診。
而使用「碟片實驗室」,則只需將病人的一滴血滴在碟片上,血液會隨著高速轉動的離心力,在碟片上的微細通道注入不同的小室,再由電路板控制各個小室的溫度,使DNA擴增,並以熒光探針顯示是否有化學反應。「碟片實驗室」按照自動化程序作出分析後,透過無線訊號將結果即時傳送至醫生的電腦或便攜裝置上,期間不經人手,只需一個步驟,整個過程可在診所完成。
最近中大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帶有變異基因的病人,會對某種常見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產生過敏反應,這類疾病包括神經性疼痛、癲癇、運動障礙和躁狂抑鬱症,影響了超過總人口的10%。「碟片實驗室」方便醫生為這類病人處方藥物前進行基因測試,以免出現藥物過敏的風險。此外,「碟片實驗室」亦有助檢測致病基因,例如引致癌症的變異基因,讓病人及早接受針對該癌症基因的標靶治療。
「碟片實驗室」亦可用於致敏原測試。現時一般做法是將可能引致過敏的物質直接塗在皮膚上,出現過敏徵狀便確認致敏原。這過程會令病人不適,情況嚴重者更會危害健康。「碟片實驗室」則將整個過程置於體外進行,並可同時進行四個樣本測試,既快捷又安全。
研究人員現正研究使用「碟片實驗室」作細菌及病毒檢測的可行性,未來有機會應用於肺結核細菌、A型流感(H5N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等傳染性致病體 ,期望將來可大幅簡化這些細菌及病毒的化驗程序,保障公共衞生安全。
「碟片實驗室」的技術可轉化為業界使用。歡迎業內人士親臨「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的中大攤位(編號:3E-E22),了解上述新技術及其他最新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