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7月12日

中大物理系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學生及科學家參與粒子物理研究共同探索宇宙起源謎團

2012年7月12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今年暑假,另外兩位本科生李浚彥及譚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進行CMS探測器的數據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主要研究團隊之一──緊湊渺子線圈實驗(CMS)將於明天(7月13日)簽署合作協議,為中大物理系研究生及科學家提供參與粒子物理實驗的平台,研究領域包括儀器物理學、數據分析及資訊科技。此平台將促進兩地學者交流,合作開發雙方有興趣的研究項目。此外,中大的本科生亦會獲得參與CERN暑期實習計劃的難得機會,與頂尖科學家一起進行研究及出席內容充實的講課。 

CERN創立於1954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權威科學研究中心之一,使用全球最大型及最複雜的科學儀器進行基本粒子研究,尋找萬物的起源及宇宙運行的法則。CMS是CERN旗下兩個主要研究團隊之一,也是全球最大型的科研合作小組之一,成員來自41個國家的179間院校,合共超過3,000名物理研究人員。CMS致力研究基礎物理學中最受關注的問題,包括尋找物質的來源、暗物質的特性、如何統一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學,以及在三維空間之外是否另有空間隱藏著。為達到以上研究目標,CMS建構出一個重量與30架珍寶客機相約、直徑達15米的探測器,並結合至全球最大型的粒子加速器-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專門觀察高能量粒子在碰擊時產生的效應及收集一切相關數據。CMS聯同CERN另一個主要研究團隊ATLAS剛於上周三(7月4日)宣布發現了可能是俗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這項發現讓人類理解宇宙萬物的根源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大物理系的學生一向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前沿研究,自2000年起,物理系每年均贊助優秀的本科生於暑假參與海外著名研究機構的科研項目,當中更有11篇研究論文獲頂尖國際學術期刊刊載。這些學生大部分在完成海外研究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並成為活躍的研究員。2011年的暑假,兩名本科生郭家希及梁乘宙便參加了CERN的暑期實習計劃。郭同學主要分析由CMS探測器取得的大量數據,而梁同學則製作CMS探測器上名為陰極條感應室(Cathode Stripe Chambers)的部件。兩位學生均會於畢業後於中大攻讀研究課程並繼續從事CMS的研究工作。今年暑假,另外兩位本科生李浚彥及譚振南亦前往了CERN,進行CMS探測器的數據分析,改善尋找粒子軌跡的方法。此外,幾位近年畢業的中大物理系校友亦現正參與CERN的研究計劃,包括張承亮先生(2001年本科畢業,2003年碩士畢業)及鄭學全先生(2012年本科畢業),他們均是ATLAS團隊的成員,參與尋找希格斯粒子;蘇卓文先生(2008年本科畢業)則是ALPHA的成員,該組於2011年成功將反氫原子保存超過16分鐘,轟動科學界。  

中大與CERN的合作協議將由中大理學院院長伍灼耀教授及CMS發言人Joe Incandela教授簽署。而Incandela教授及CMS的希格斯粒子小組召集人Albert de Roeck教授將於簽署儀式後在中大主持講座及座談會,分享CMS實驗的成果,包括尋找希格斯粒子的最新進展。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今年暑假,另外兩位本科生李浚彥及譚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進行CMS探測器的數據分析

今年暑假,另外兩位本科生李浚彥及譚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進行CMS探測器的數據分析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