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09)研究結果分析香港學生的成就與挑戰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教育研究所「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PISA)香港中心」今天(12月7日)公布第四期PISA研究結果。中心於2009年4至6月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了就讀於151間中學近5,000名學生進行測試,評估他們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方面的能力。
調查發現六十五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學生的能力表現再居前列,閱讀能力(中文)排名第四,數學和科學能力均排名第三。與前三期評估結果比較,香港十五歲學生在這三項能力的整體表現穩步向上(圖表1及附件1)。教育均等方面,香港不同社經背景學生之間的能力表現差異與2002年第一期比較,變化不大;校間成績差異則縮小,學校整體社經背景對成績的影響亦大幅減弱。綜合學生成績及教育均等兩方面的表現,反映香港基礎教育朝向優化而均等的發展,可是校內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卻顯著增加(圖表2),反映校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比前擴大。因此,中學教師如何裝備自己和教育當局如何支援學校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研究分析了教育成果是否均等,特別是學生的社經背景、性別和移民身份等因素對成績的影響,結果發現家庭社經背景如家長的職業和教育程度,並非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因素(圖表3及附件2)。然而,性別和移民身份對學生表現的影響則十分顯著。男生在數學方面成績明顯高於女生,差距達14分,女生則在閱讀方面領先男生達33分(圖表4);而非本地出生的移民子女無論在科學、數學或閱讀方面,成績均低於本地出生的學生,差距達30至40分(圖表5)。
同時,研究又分析了學生其他的個人或家庭因素與其表現的關係。結果顯示閱讀能力與學生的閱讀投入感有關。閱讀投入感牽涉三方面:閱讀興趣、閱讀的多元性及網上閱讀活動。在PISA 2009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明顯比2002年第一期時有所提升(圖表6);而閱讀興趣愈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表現則愈好。閱讀的多元性方面,在2009年香港學生閱讀小說和報章的比例較2002年時增加,閱讀雜誌和漫畫的比例則減少。閱讀小說、非小說書籍和報章的學生,閱讀成績明顯比較少閱讀的學生高;相反,較多閱讀雜誌和漫畫的學生的成績卻比較少閱讀的低。有關網上閱讀活動,除參與網上論壇討論和閱讀電郵兩項外,香港學生網上閱讀活動的比例平均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學生高。在三項閱讀投入感的指標之中,以閱讀興趣與閱讀成績的關係最正面和密切,閱讀多元化和較多網上閱讀則不一定對學生成績有正面影響(圖表7)。
家庭因素方面,家長對學校的觀感和他們對子女教育的參與程度與子女的表現息息相關。較滿意子女就讀學校教育質素的家長,他們的子女傾向表現較佳。家長在家裡的參與跟子女的閱讀能力表現呈正相關——家長愈積極參與子女在家裡的學習(例如與子女談論時事、電影、電視節目、書刋或學校生活等),子女的閱讀能力愈強。然而,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或家長活動的情況,卻與子女的學習表現呈負相關。這現象可能是因為在這學業階段,家長與學校的接觸或參與校內活動較多與學生的學業或行為問題有關。換言之,在中學階段,家長的校內參與仍多是問題取向,情況實有待探討及改善(圖表8)。
研究亦收集了與其他重要教育政策有關的數據,包括課堂內的教與學、家長資源投放,以及教學語言政策等,研究人員會繼續探討和發表有關的研究結果。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的定期跨國研究「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PISA),每三年進行一次,旨在了解年齡十五歲學童的基礎能力和影響他們學習的因素,並評估及比較參與地區或國家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