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7年1月2日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主辦《教師專業身份與教師社群的傳承》公開論壇

2007年1月2日
分享
列印

2006年1月22日,香港出現了罕見的教師反教改大遊行。教統局對遊行所作出的回應,是成立「教師工作委員會」,調查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並作出改善的建議。委員會於12月19日發表總結報告。

這份報告確認了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香港的教師與外國的一樣,其專業滿足感來自幫助學生學習及成長,故此他們希望多花時間於教學工作及學生輔導,並不計較為教育工作付出時間和心力。不過,近年教育政策改變,侵蝕了他們這方面的時間及空間,使他們覺得工作偏離了本來持有的教學理念,導致壓力感大增,士氣受影響,甚至尊嚴也受到損害。

以上所說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教與學是教育的核心,而教師可以說是主導這個過程的靈魂;教育工作的成敗就繫於教師所持有的價值觀和對教育的期望。教師工作委員會既然發現教改政策影響、甚至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價值,那麼就應該正視這問題,然後提出補救辦法。

可惜,整份報告的總結和建議卻迴避了這個核心問題,反而牽強地把問題分割,以至核心問題再不能清晰呈現,隱沒在於一堆混淆、瑣碎和意義重疊的言詞裡。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於明天(一月三日)舉辦《教師專業身份與教師社群的傳承》公開論壇,目的就是要重新確認核心問題,就是教師的專業身份,以及承載這身份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理想如何被近年教改政策及其手法所侵蝕。教育不應、亦不可能抽離社會及其轉變,因此教學工作也應該不斷革新。這個論壇的大前提是教師才是教育革新的主體,箇中道理很簡單:如上所說,教師是教育的靈魂,而深植於教師心中的價值觀和理念,亦即是教師專業身份的元素,才是支持教育革新的真實力量。

教統局委任的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於2003年底推出一個「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企圖統攝教師的工作及其理念。上月教師工作委員會又提出一系列的建議,來「改善教師工作和(減輕)壓力」。這些舉措是完全不著邊際的,因為它們都建基於一個迷思,即視教師為一個被動的、需要外在力量界定他們的工作意義和目標、又需要中央監察的一個零散的集體。殊不知真正能肩負教育重任、改善社會的教師群體,是有活力、有深層價值和有歷史傳承的。

明天出席論壇的三位講者將從不同角度呈現這個教師群體的面貌,和探索這個群體在教改下仍然茁壯成長的可能。中大期望藉此號召教育同工和各界朋友踴躍回應,使教師群體更加鞏固、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