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7年9月27日

中大發現本港長者服藥依從性未如理想

2007年9月27日
分享
列印

隨著科技和醫學不斷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香港亦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年間,年屆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10.1%上升至12.4%。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是黃大仙,其次是深水埗和觀塘,長者人口分別佔該區人口的17.8%、16.7% 和16%。部分長者更面對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臟病等。政府更推算,到2024年,平均在5個人中,便會有一位65歲或以上的長者。因此,香港人口老化和所衍生的各種醫療問題實在值得關注。

為更深入了解長者服藥意識的問題,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聯同香港藥學會於2007年7月至8月期間,於黃大仙的五個社區中心進行了「長者社區外展計劃」。是次外展計劃為一個先導研究,每個星期六的下午由藥劑學院的學生和藥劑師教導長者正確用藥的認識、個別藥物輔導、並由合資格護士負責健康檢查,最後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長者的滿意程度。

調查訪問了304位長者(平均年齡為76歲),部分人士患上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有75%的長者正在用藥,當中21.8%的長者更服用五種或以上的藥物,即多重用藥(Polypharmacy),長者若服用的藥物越多,病人對藥物的依從性就會相對下降,這會大大增加長者的入院率及長遠會增加醫療成本。

另外,在受訪人士中,只有約40%的長者知道藥物的副作用;約28%的長者表示會自行改變劑量或停用藥物;只有少數長者表示會將過期(34.7%)和不需再服用(12%)的藥物棄掉;有24.5%的長者錯誤存放藥物,例如將多種藥物放在同一個容器或錯誤存放脷底丸等。由於很多藥物的外貌都很相似,將這些藥物放在同一個容器內,有時候連醫護人員也很難辨認,因此長者服藥也會有很高機會出錯。

至於在健康檢查的結果中,39%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受訪長者,血壓仍未達至標準;而12%聲稱沒有高血壓的長者,亦有血壓過高的問題。血壓過高容易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腎衰竭和視網膜病變的機會。此外,31%的長者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過高,過胖會加重長者的心臟和關節的負擔。

總結而言,政府需加強長者對藥物的認知。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調查結果

藥劑師提供的建議

1. 服用五種或以上的藥物

‧服用不必要的藥物會令藥物治療的成本上升,亦會影響疾病管理。

‧藥劑師可作為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橋樑,減少病人服用不必要藥物的機會。

‧提供改善藥物依從性的方法,如:藥盒、日曆、服藥日誌等。

2. 缺乏對藥物功用和副作用的認識

‧增加對藥物的知識可以令長者更留意藥物的副作用,加強對藥物治療的信心。

‧藥劑師可與長者加強溝通,提供更多有關藥物的知識,消除長者對藥物治療的誤解。

3. 自行改變劑量或停用藥物

‧這會減低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治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影響醫生評估病情。

‧應加強長者對藥物治療的了解、依從醫生指示以加深對藥物的認識。

4. 錯誤存放藥物及保留不需再用的藥物

‧在家中貯存大量的藥物很容易會造成混亂,服藥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尤其是緊急藥物,如脷底丸,錯誤服用過期失效的脷底丸會延誤救援,造成生命危險。

‧教育長者錯誤存放藥物會破壞藥物的成份,亦會降低其藥效。

5. 血壓未能受控制

‧提供生活習慣上的改善方法,例如飲食控制、多做運動、讓長者明白血壓過高的危險和依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6. 長者身體質量指數過高

‧提供生活習慣上的改善方法,例如控制飲食中的脂肪攝取量、多做運動及教育長者體重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