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市民對國際金融海嘯意見調查結果摘要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仍持續影響世界各地,香港亦不能倖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在這場金融海嘯爆發後不久,即開始對市民進行電話調查,以系統地觀察市民對金融海嘯態度的變化。最新一次調查於十二月十五至十八日晚上六時至十時三十分進行,共成功訪問了856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成功回應率為48.4%。以856個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3.35% 以內(可信度設於95%)。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一)預期金融海嘯持續的時間。當被問及國際金融海嘯會持續多久這問題時,最多受訪者預期是「一至兩年以下」(40.9%),其次是「兩年或以上」(28.3%)和「半年至一年以下」(17.2%),而認為金融海嘯會持續「少於半年」的只有6.7%。對比十一月份的相關調查,十二月份調查中認為金融海嘯會持續「兩年或以上」的百分比下跌5.9個百分點;相反,認為「一至兩年以下」的百分比上升2.3個百分點(見附表一)。這顯示現時市民仍普遍預期這場金融海嘯不會是短暫的,但悲觀的程度似乎略有紓緩。
(二)金融海嘯對市民的影響。在個人方面,調查主要問及對個人投資及個人生活質素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十二月份調查結果發現,有27.8% 的受訪者表示國際金融海嘯沒有對他們的個人投資造成負面影響,表示「有些」及「很大」負面影響的百分比分別有51.4% 及14.5%。對比上月份的調查,回答「沒有」負面影響的百分比上升1.2個百分點,表示「有些」負面影響的亦上升9.9個百分點,而表示「很大」負面影響的則下跌8.8個百分點。至於對個人生活質素的負面影響方面,十二月份調查中表示「沒有」負面影響的有34.3%,回答「有些」及「很大」負面影響的百分比分別有55.4% 及9.8%。對比上月份的調查,十二月份調查中認為金融海嘯對個人生活質素沒有負面影響的百分比上升2.1個百分點,而認為有「很大」負面影響的百分比則下跌4.9個百分點(見附表二)。換言之,這次國際金融海嘯對大多數香港市民(包括投資或生活質素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感覺上較上月似乎稍有好轉。
(三)金融海嘯對失業和減薪的影響。附表三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6.7% 的在職受訪者表示現時「不擔心」自己會失業,但表示「有些擔心」及「很擔心」的亦分別有32.5% 和9.1%。與上月份同類調查相比,十二月份調查中表示「不擔心」失業的受訪在職人士的百分比有所上升,而表示「有些擔心」及「很擔心」的百分比則有所下降。十二月份調查中有46.0% 的在職受訪者表示現時「不擔心」減薪或收入下降,但表示「有些擔心」及「很擔心」的分別有39.2% 和13.9%,說明在職市民擔心減薪或收入下降的百分比較憂慮失業為高。對比十一月時的調查,表示「有些擔心」減薪或收入下降的在職市民的比率有所增加,但表示「很擔心」的比率則有所減少。此外,十二月份調查中有42.2% 的受訪者表示「不擔心」家人會失業,表示「有些擔心」或「很擔心」的分別有39.6%和12.3%。同樣地,十二月份調查中有36.8% 的受訪者表示「不擔心」家人減薪或收入下降,而表示「有些擔心」或「很擔心」的分別有41.1%和15.7%。對比上月份的調查,十二月份調查中表示「不擔心」及「很擔心」家人會失業、減薪或收入下降的比率均呈下降,而表示「有些擔心」的比率則呈上升(見附表三)。
(四)面對金融海嘯所持的心情。十一月份的調查曾發現,面對金融海嘯,「感到無奈」可能是香港市民當時心情的最佳寫照。十二月份的調查繼續顯示「感到無奈」仍是最多受訪者在金融海嘯下所抱持的心情(36.4%),然而,有關比率卻較十一月份調查下跌了4.1個百分點。更為可喜的是,在十二月份調查中有34.9%表示現在會以「積極面對」的心態應付金融海嘯,較十一月份調查上升3.9個百分點(見附表四),再加上回答「感到不滿」和「感到悲觀」的百分比較上月份調查均有略為減少的情況,可見金融海嘯對市民帶來的負面情緒並沒有進一步蔓延。
(五)對香港金融制度穩健性的信心。面對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金融制度往往首當其衝,這次調查亦就此跟進。調查結果發現,有33.1% 的受訪者對香港目前金融制度的穩健性表示「信心大」,46.0% 表示信心一般,表示「信心不大」的有17.9%。對比十一月及十月份的調查,表示「信心不大」的百分比沒有太大的變動,但表示「信心大」的百分比卻較十一月份上升了6.8個百分點,基本上回升至十月份的水平(見附表五)。結果反映出,目前市民對香港金融制度穩健性的信心已相對穩定下來,而過去兩個月有關的信心似乎經歷了起伏迴旋的變化。
(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看法。對於香港未來三年經濟前景的展望,十二月份調查中有31.5% 表示不樂觀,表示普通的有42.9%,而表示樂觀的則有23.5%。對比十一月及十月份的調查,對香港未來三年經濟前景不樂觀的百分比分別下跌了8.8個百分點和13.3個百分點,表示樂觀的百分比分別上升了1.4個百分點和6.4個百分點(見附表六)。換言之,儘管現時市民對香港經濟前景「不樂觀」的百分比仍較「樂觀」的為高,但兩者的差距正在收窄。
(七)金融海嘯與社會矛盾。調查亦要求受訪者評估金融海嘯會否加劇香港的社會矛盾(如貧富衝突、勞資爭拗等),十二月份調查的數據顯示,認為金融海嘯會加劇社會矛盾的有80.8%,較十一月調查上升2.9個百分點;認為不會加劇的有13.3%,較十一月調查下跌3.8個百分點(見附表七)。可見市民普遍相信金融海嘯會加劇社會矛盾,值得有關方面正視。
(八)金融海嘯下政府應採取的公共理財取向。十二月份的調查仍有繼續詢問受訪市民對面對金融海嘯下的兩種公共理財的看法:其一認為「政府應增加公共開支,幫助紓緩市民壓力」,其二認為「政府應維持一貫審慎的公共理財原則,量入為出」。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示,有53.9% 的受訪者贊同政府應量入為出,較十一月份的調查上升3.7個百分點;而認為政府應增加公共開支的百分比亦有四成(40.5%),較十一月份的調查下跌4.2個百分點(見附表八)。結果顯示,目前市民對金融海嘯下的公共理財看法仍未形成一面倒的共識,但贊同「政府應量入為出」的百分比正在上升。
(九)對特區政府穩定經濟措施的意見。為了抵禦國際金融海嘯、穩定經濟,特區政府除推出了連串穩定經濟措施(如動用外匯儲備對銀行存款作百分百擔保、為中小企提供信貸保証等)外,最近再推出一千億為企業作信貸擔保及盡快提供超過六萬個職位等措施,究竟市民認為新近推出的措施對他們幫助大不大呢?調查結果顯示,有64.5% 的受訪市民表示有關措施對他們「幫助不大」,認為「普通」的有24.6%,而表示「幫助大」的只有8.1%(見附表九)。
總括而言,市民仍普遍預期這次全球金融海嘯將維時不短,但悲觀情緒已有所減弱,而面對這次國際金融海嘯,他們的投資和生活大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程度上亦稍見紓緩。此外,仍分別有近半數和超過半數的受訪在職人士有些擔心或很擔心自己失業和減薪,而憂慮家人失業和減薪的受訪市民的相關比例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場金融海嘯,雖然感到無奈仍然是當下市民的主要情緒,但表示會積極面對的市民已有上升趨勢。事實上,市民對香港金融制度穩健性的信心正在加強,對香港經濟前景的樂觀程度亦有明顯改善。在抵禦國際金融海嘯和穩定經濟方面,雖然目前市民對公共理財的看法仍未形成一面倒的共識,但贊同「政府應量入為出」已上升至五成四。至於特區政府新近推出的一千億為企業作信貸擔保及盡快提供超過六萬個職位等穩定經濟措施,可能由於仍在規劃階段或推行之初,一般市民仍未能感到有關措施能直接幫助他們。
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