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9年5月26日

香港與深圳的跨界基礎設施2009年香港市民意見調查結果

2009年5月26日
分享
列印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沈建法教授獲香港研究資助局公共政策研究基金資助,進行一項《十一五規劃時期香港與深圳的城市競爭與合作》研究,調查香港市民對香港與深圳跨界基礎設施的意見。調查於2009年2月5日至11日通過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進行,成功訪問了507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回應率為49.0%。在95%的可信度下,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4.35%以內(報告見http://ihome.cuhk.edu.hk/~b890706/hs.html)。有關結果現公布如下:

(一)港深兩地社會聯繫密切,九成多的受訪者表示一年之中至少會去一次深圳,其中20.4%的市民經常往深圳(至少每月一次)。香港市民前往深圳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鐵路/火車(77.1%),其後依次是跨界巴士(22.2%)和巴士/小巴(15.5%)。就香港市民前往深圳所選擇的通關口岸來看,羅湖口岸佔絕大多數(77.6%),其後依次是落馬洲皇崗口岸(30.8%)和鐵路落馬洲口岸(11.3%)。近一半(49.5%)受訪者的通關時間在10至20分鐘之間,約四分之一(24.3%)少於10分鐘,約八分之一(13%)為20至30分鐘。

(二)受訪者認為口岸最迫切需解決的三個問題是深圳方面的巴士服務不足(19.3%)、過關時間太長(15.3%)和兩地交通換乘不便(15.1%)。跨界設施作為聯繫港深兩地的樞紐,其運行效率和交通接駁的方便程度最為市民所關注。就港深兩地交通設施的滿意度,市民對香港的滿意度明顯高於深圳。

(三)對於東鐵綫往通關口岸站的高票價情況,大多數受訪者(60.2%)認為不合理或非常不合理。從人群組別來看,以有工作和無工作的受訪者的意見差別最為明顯。

(四)部分受訪者表示有考慮前往深圳或內地城市居住(15.6%)或工作(19%)。交通成本是影響港人前往內地城市居住或工作的最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前往內地城市工作的市民尤其看重跨界設施的方便程度。

(五)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港府在基礎設施改進方面,以及兩地政府在跨界設施合作方面的表現持認可態度,表現出較高的滿意度。就有關口岸改進措施方面,受訪者認為最應大力推行的是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的數目(43.8%)和一地兩檢(33.1%),說明巿民對於口岸設施首先看重通關手續的便捷程度,其次是交通換乘的便捷程度。從市民最支持的新跨界口岸或新鐵路綫項目來看,44.8%的受訪者支持廣深港高速客運鐵路,39.4%支持西鐵連接落馬洲,其次是連接港深兩地機場的客運鐵路(19.1%)和蓮塘-香園圍口岸(7.1%)。與新口岸的建設相比,市民更傾向於新的客運軌道綫建設,尤其是連接主要口岸和市區的客運軌道綫。

(六)超過一半(53.8%)的受訪者認為港深跨界設施的持續擴展和改進會對香港產生正面影響,而認為沒有影響和有負面影響的則分別有18.1%和18.3%。從人群組別來看,受訪者的收入水平、往返深圳的頻次、教育程度和職業層次越高,越傾向於認同港深跨界設施的持續擴展會對香港產生正面影響。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市民對港深合作有相當的共識,對近年來跨界基礎設施的改進及港府在港深合作方面的表現基本上滿意。最需要解決的口岸問題是深圳方面的巴士服務不足、過關時間過長及交通換乘不便。市民最支持24小時通關口岸的數目及一地兩檢口岸的改進措施。有不少市民考慮去深圳或其他內地城市居住或工作,有關的限制主要是跨界交通成本、方便程度及通關時間。有關方面需進一步採取措施,方便市民的跨界活動,促進港深大都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