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4年4月10日

「雪龍2」號科學家到訪中大 與逾300人對話

2024年4月10日
分享
列印

(左二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中大學生程慧女士、黃卓行先生及黃樂瀅女士,培僑書院莊子悅同學、培正中學盧珮詩同學及李道生同學,於「與『雪龍2』號科學家對話」會議中,探討國家在極地的科研成就。該會議由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首位MoCC學人鍾芯豫女士(左一)主持。

南極「中山站」科學家與參加會議的學生連線,分享在極地研究的生活和見聞。

超過300人參加是次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出席學生對國家在極地科研工作大表興趣。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介紹第40次南極科考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舉辦為期兩天的「氣候變化國際會議:極地科考、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是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訪港活動之一。除中大舉辦的學術會議外,中大與香港科學館亦在今日分別舉行了科學家與學生的對談活動,讓更多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在極地的科研成就。

「雪龍2」號科學家今日(4月10日)在校園與超過300名中大學生、本港中學生及傳媒代表交流,分享極地科考成果。除了親臨現場的考察隊成員、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外,學生亦與南極「中山站」的科學家進行連線對話。「中山站」站長、空間物理學家胡澤駿先生、負責天文觀測的副研究員紀拓先生,以及負責海冰/氣象監測的高級工程師王安良先生,分享在極地研究的生活和見聞。

活動期間,科學家們向學生們分享了第40次南極科考成果,強調極地地區對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性。學生們對科學家在極端環境中工作的挑戰與收穫表達崇高敬意,對他們與企鵝、海豹等南極動物近距離接觸表達濃厚興趣。

羅光富先生表示,南極科考雖然十分艱辛但意義重大且深遠,鼓勵所有年輕人積極了解氣候變化,勇於探索,成為可持續未來的建造者。

中大生物系學生程慧女士表示,參與是次對話令她有機會深入了解 「雪龍2」號於南極研究考察的進展以及未來目標,她十分敬佩科研人員在各自崗位的付出,積極保育南極生態,她今後亦會學以致用,為應對氣候變化出一分力。

對談活動由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下稱博物館)首位MoCC學人鍾芯豫女士主持。博物館為這次會議協辦機構之一,中大去年透過博物館開展新計劃「MoCC學人」,為曾經擔任博物館大使,並於畢業後繼續熱心參與環境事務與氣候行動的傑出中大校友提供支持,培育新一代的綠色領袖。

中大一直致力履行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是大學策略計劃的重點範疇之一。學生在是次活動的積極參與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大將繼續加強科研投入,支持更多學生參與極地科學研究事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左二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中大學生程慧女士、黃卓行先生及黃樂瀅女士,培僑書院莊子悅同學、培正中學盧珮詩同學及李道生同學,於「與『雪龍2』號科學家對話」會議中,探討國家在極地的科研成就。該會議由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首位MoCC學人鍾芯豫女士(左一)主持。

(左二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中大學生程慧女士、黃卓行先生及黃樂瀅女士,培僑書院莊子悅同學、培正中學盧珮詩同學及李道生同學,於「與『雪龍2』號科學家對話」會議中,探討國家在極地的科研成就。該會議由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首位MoCC學人鍾芯豫女士(左一)主持。

 

南極「中山站」科學家與參加會議的學生連線,分享在極地研究的生活和見聞。

南極「中山站」科學家與參加會議的學生連線,分享在極地研究的生活和見聞。

 

超過300人參加是次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出席學生對國家在極地科研工作大表興趣。

超過300人參加是次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出席學生對國家在極地科研工作大表興趣。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介紹第40次南極科考成果。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光富先生介紹第40次南極科考成果。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