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物理系教授獲頒2022年度「激光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物理系教授劉仁保教授獲國際頂尖學術會議「The Winter Colloquium on the Physics of Quantum Electronics」(PQE)頒發2022年度「激光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The Willis E. Lamb Award for Laser Science and Quantum Optics),以表彰他在自旋退相干和量子傳感相關研究的開創性貢獻。獎項將於下月在美國猷他州舉行的第51屆會議上頒發。
研究自旋退相干和量子傳感
自旋是處理量子信息的重要單元,例如可構成「量子比特」,而「退相干」指四周環境雜訊干擾令量子態塌縮的現象。「退相干」是實現量子電腦的最大障礙,也是量子力學中的基本問題。劉教授對理解固態材料中自旋退相干、抑制退相干等方面研究貢獻良多,並提出利用自旋「量子比特」實現單分子核磁共振、原子尺度磁共振成像的量子傳感方案,且進一步與合作者成功實現單原子核磁共振,在靈敏度和分辨率方面刷新世界紀錄;以及利用自旋相干首次觀察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和楊振寧教授於1952年提出的「李楊零點」,開創了以量子傳感研究物理參數復平面上物理現象的新方向。
劉教授對獲獎深表榮幸,並說:「這一獎項證明了香港科學家在量子信息基礎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位,也鼓勵我們的團隊和香港年輕學者在這一新興領域勇於創新,開展更具影響力的研究工作。」
量子信息科技研究備受認可
劉教授今年亦獲美國光學學會(Optica,前稱The Optical Society)推選為2022年度會士,肯定了他在非線性光學、量子光學及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的貢獻;2013年亦獲頒中國物理學會第三屆黃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科學研究獎,表彰他在固體系統量子信息處理的創新研究。
劉教授至今於國際期刊發表超過100篇論文,包括《自然》、《科學》及《物理評論快報》等。他亦多次獲邀於國際頂尖的物理學術會議擔任講者,包括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美國材料科學學會秋季會議、國際半導體物理學會議等。劉教授為中大「量子傳感戈登研究會議」(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創辦人之一。
劉教授199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2000年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並先後於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直至2005年加入中大物理系。劉教授現為中大理學院傑出學人,並擔任中大量子相干中心主任和香港量子信息科技研究所所長。
有關「激光科學與量子光學蘭姆獎」
獎項由歷史悠久的國際頂尖學術會議「The Winter Colloquium on the Physics of Quantum Electronics」於1998年設立,以著名物理學家、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利斯.蘭姆(Willis E. Lamb, Jr.)嘉名,每年頒授予在激光科學和量子光學相關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今屆共有3位學者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