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理学院两名学者分别获颁裘槎基金会「前瞻科研大奖」及「优秀科研者奖」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理学院两位学者获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物理系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荣获「前瞻科研大奖2018」,化学系教授缪谦教授获嘉许「优秀科研者奖2019」,以表彰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及对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支持。颁奖典礼已于今日(12月7日)举行,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主持。
黎冠峰教授简历
黎冠峰教授致力从事天体物理及重力波的研究。他自2009年开始参与Virgo重力波团队与雷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简称LIGO) 科学团队的研究项目。黎教授领导的中大研究团队,自2016年起正式成为LIGO科学团队的成员,负责分析来自LIGO探测器的数据。LIGO科学团队最近探测到重力波的存在,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人类从今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以往看不见的黑洞和中子星,以及其他致密天体。LIGO科学团队的雷纳·韦斯教授(Prof. 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教授(Prof. Barry Barish)及基普·索恩教授(Prof. Kip Thorne)其后更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黎教授的团队现时亦积极参与位于美国的LIGO和日本的神冈重力波探测器的运作及分析其收集的科学数据,并同时研究新一代探测器包括爱因斯坦望远镜及雷射干涉太空天线的潜力。
由于致密天体的极端环境无法在地球上复制,故此它是现时物理学中最受注目的研究项目之一。因为重力波的传播近乎无障碍,侦测来自这些致密天体的重力波开启了调查这些超高密度物质的行为的可行性,有助寻找其他新的物质状态,以及测试重力量子的性质。
黎教授将运用裘槎基金会资助的研究经费,研究致密天体的性质及起源,并深入探索三个问题,分别是广义相对论是否重力的正确理论、致密天体如何及从那裹形成,以及那些种类的致密天体存在于宇宙间;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塑造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黎教授亦期望透过进行STEM外展工作、与国际联系及跨领域大数据研究,为社会带来影响。
黎冠峰教授分别于2008及200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自然科学学士与科学硕士学位,其后在2013年于荷兰亚原子物理学国家研究所 (Nikhef)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他在2015年加入中大,此前他以Rubicon博士后奖金得奖者的身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完成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黎教授曾获多个奖项,包括于2014年获Stefano Braccini 国际最佳重力波物理论文奖及2017年获研究资助局颁发杰出青年学者奖。
缪谦教授简历
弯曲的电话显示屏、轻巧的穿戴式生物感应器……这些突破性科技产品的面世,全赖科学家对有机半导体的研究成果,中大化学系缪谦教授正是当中一员。他专研有机化学及分子功能材料,带领研究团队试验以有机物料代替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制作电子产品必要的薄膜电晶体,为业界开发新型产品提供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和表面修饰技术。
目前常用的半导体都是由无机材料矽制作,其效能非常高,广泛用于高性能电子产品,例如电脑处理器。不过,无机半导体的生产过程繁复,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加热提炼;相反,有机半导体薄膜可以在室温环境下列印出来,成本低,而且具备柔性、灵活可塑的特质,可以制作轻便、可弯曲的器件。有机半导体将可取代矽作为一些较简单的电子产品,例如电子萤幕的原材料。
缪谦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设计及合成一系列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制造了目前性能最佳的N-型有机电晶体器件。他们最近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自组装结构,可以向有机半导体材料引入各种功能基团,而不破坏电荷传输的途径,大大提高有机半导体的效能。以此为基础制作的新式电子传感器,可检测水溶液中的离子和蛋白质。获裘槎基金会资助研究经费,缪谦教授将进一步研发电子传感器,并期望应用到医学检测领域。
缪教授表示他的工作好比农夫耕作,不断开发新的原材料,示范其潜能,然后给业界选择和开发,推动科技进步及新式产品的诞生。他另一主要研究方向是开拓新颖的纳米碳结构。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同素异形体,包括广为人知的金刚石和石墨,亦包括富勒烯、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等纳米碳结构。石墨烯于2004年诞生,它既是最薄也是强度最高的材料,导电和传热效率高,标志著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石墨烯基础之上,科学家还设计了具有负曲率的纳米碳结构,并预测了它们的有趣性质,但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制备它们的方法。缪谦教授的团队最近成功合成了目前最大、具有负曲率的石墨烯片段,为开拓碳纳米材料的新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缪谦教授200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一年,随即加入中大化学系,并组建有机化学及分子材料实验室。缪教授已指导了逾三十位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员。他于2017年获得中大杰出研究学者奖。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旨在物色少数才华横溢及具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让这批「明日之星」在其研究事业开始初期时获得大力支持。此计划让得奖者能追求自己在科学、学术和专业方面的志趣,发展个人专长,参与创新的研究工作,并为香港的教育与研究作出贡献。得奖者可获得最高500万港元的奖金,作五年间的研究经费。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
裘槎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优秀科研者奖」,特别颁予在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现的学者,以表扬他们的成就,并鼓励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该奖项经过多位国际权威科学家严格评审各候选人的科研工作后,再选出得奖者。「裘槎优秀科研者奖」,每个奖项包括港币200万元的科研基金,其所属大学可获资助另聘讲师代替得奖者执教一年,让得奖者可全职投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