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12月16日

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沈祖尧教授就职演讲

2008年12月1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沈祖尧教授、莫庆尧医生、中大副校长杨纲凯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

中大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暨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

沈祖尧教授发表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题目为「消化系统相关癌症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沈祖尧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暨逸夫书院院长。沈教授今天(12月16日)发表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题目为「消化系统相关癌症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肠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胃癌,尤其在亚洲地区,是第二位最常见的癌症;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则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年在亚洲地区迅速增长,成为亚洲第三位最常见的癌症。然而,胃癌和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当肠胃癌发病之后,若及早发现,一般病人都可以利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而得以治愈。

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原因。其他研究进一步发现某种幽门螺旋菌(cag-A及bab-A+幽门螺旋菌)及遗传因素(IL-1β511多态性)与胃癌息息相关。幽门螺旋菌导致胃脏慢性发炎,其中产生的物质如环氧合?-2(cyclooxygenase 2)可加强胃癌的侵略性。沈教授的研究队伍亦从蛋白组学研究胃癌,并发现与胃癌相关的基因组蛋白质,有助诊断早期胃癌。早在2000年,研究人员在中国一个胃癌高发病率的省份进行研究,发现治愈幽门螺旋菌的感染能某程度上防止胃癌的发生。

大肠癌在本港的男性和女性中,均为第二大癌症杀手。现时有充份证据显示大肠癌筛查与及早切除大肠息肉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研究人员于2003年的研究证明,大肠镜检查有助没有病征的人士发现早期大肠癌,继而在2007年率领十五个亚洲国家进行类似的研究,为没有病征的人士进行大肠镜检查,证明亚洲人与西方国家人士罹患大肠癌的情况相若。在此基础上,沈教授带领的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于2007年9月在本港召集举行亚太地区大肠癌筛查共识会议,并拟定清晰指引,在亚太地区提倡大肠癌筛查。然而,推行大肠癌普查有一定障碍,主要为大肠镜检查属入侵性,而大便隐血测试亦为病人带来不便。最近,沈教授的研究小组正努力研制非入侵性的测试方法,从血液中寻找有关大肠癌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以诊断大肠癌及提高检查的准确度。研究人员比较了90个大肠癌病患者及50个健康人士,发现这测试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高达85.5%及80%。肿瘤切除手术后,该微型核醣核酸在患者血液中的水平亦得以下降,表明该微型核醣核酸在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相信这简单的血液测试能为大肠癌筛查提供一个认受性高及方便的检查途径。

关于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席
莫庆尧医生于2007年11月成立「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席」,以支持及肯定中大医学院教授在医学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该教授席由成立至今,已委任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沈祖尧教授及黄家星教授担任「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中大非常感谢莫庆尧医生的慷慨捐款,透过成立讲座教授席,促进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突破,并不断提升学术发展。



左起:沈祖尧教授、莫庆尧医生、中大副校长杨纲凯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

左起:沈祖尧教授、莫庆尧医生、中大副校长杨纲凯教授,以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

 

中大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暨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

中大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暨逸夫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

 

沈祖尧教授发表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题目为「消化系统相关癌症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沈祖尧教授发表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讲,题目为「消化系统相关癌症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