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12月15日

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鼓励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

2014年12月15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讲座教授暨肿瘤学系系主任陈德章教授、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梁承晖医生,以及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袁国强医生于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合照。

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本地推行社区纾缓治疗时,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并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指出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就本地纾缓治疗服务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家庭医学学院及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香港宁养服务计划合办及支持的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于上周六(12月13日)在威尔斯亲王医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大楼举行。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及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主持开幕仪式。 

纾缓治疗服务主要以医院为基地,配合门诊服务及外展家居纾缓治疗队伍支援身体衰弱,行动困难的病者。但随著香港人口急促老化,癌病及其他慢性疾病个案不断上升,对家居服务的需求日趋殷切,实在值得进一步探讨在社区层面更广泛推行纾缓治疗的可行性,为此今届研讨会的主题订为「延伸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好让业界循此方向分享和讨论。 

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认为在社区层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有其重要性。他表示:「其实不少病者都选择临终前离院回家,争取与家人共渡最后时光,若然在社区层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可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接受临终照顾,令他们得以有尊严及舒适地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又指:「随著社会发展,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人口老化,本港医疗体系的负担亦日渐沉重。将纾缓治疗和宁养服务拓展到社区,不但有助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亦让这群患者获得优质的照顾。」 

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点出家庭医生在提供宁养服务上的重要性:「在宁养医疗其中一个困难来自于病人及其照顾者一系列复杂混合的生理,心里和社会因素;以及在生活上为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所作出的重要改变。家庭医生与患者因长期持续的医患关系,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沟通和多专业的团队工作,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护理。」 

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指,医院管理局一直本著「全人医治」的宗旨,透过跨专业的纾缓治疗团队,以综合服务模式为末期病人和家属提供适切的纾缓治疗服务。现时,医管局辖下共有16间医院提供纾缓治疗服务。与此同时,医管局亦与李嘉诚基金会配套合作增设了10所宁养中心,为有需要的末期癌症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及支援。 

当探讨在社区推展纾缓治疗服务的障碍及机遇时,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外国经验是以病者的家庭医生作为统筹者,协调各专科及专职医护团队的合作,能令更多病者得到连续性的照顾,及有助减低因长期留院而造成的经济负担。但在本地推行时,便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及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则在研讨会中,探讨了静观治疗应用在纾缓服务上,对改善病患者精神健康及生活质素的成效。他指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他们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研究亦显示此方法对残疾人士的照顾者也有所帮助。黄教授建议可透过进行更多研究,检视静观治疗对本地正接受纾缓照顾服务人士的成效。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他们分别就推广纾缓治疗服务至社区及于门诊启动「不作心肺复苏术」(DNACPR)及「预设临终照顾计划」等议题,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为每年一度的会议,合办研讨会的两所本地大学医学院及香港家庭医学学院,感谢李嘉诚基金会一直以来对研讨会的支持及赞助。李嘉诚基金会多年来积极推动奉献文化,对本港、国家以至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发展贡献良多。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内地首间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的宁养院,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顾的家居镇痛治疗和社会心理支援等方面的宁养服务。迄今计划共捐资逾港币6亿元,惠及国内及香港42间宁养中心近17万名癌症病人。



(左起)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讲座教授暨肿瘤学系系主任陈德章教授、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梁承晖医生,以及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袁国强医生于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合照。

(左起)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讲座教授暨肿瘤学系系主任陈德章教授、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博士、医院管理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黄世雄教授、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院长李兆妍医生、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梁承晖医生,以及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袁国强医生于第七届「华人地区医护人员纾缓治疗研讨会」合照。

 

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本地推行社区纾缓治疗时,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并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主讲嘉宾之一的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康天泽医生表示,本地推行社区纾缓治疗时,需要有普及性的家庭医生概念及制度,并优化现行的医疗制度,才能让家庭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及家访护士团队紧密合作,发挥最佳的果效。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指出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暨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部主管黄仰山教授指出已有证据证明使用「静观治疗」训练有助减轻癌症患者或病情日益严重人士的痛楚,改善生活质素及减低患上心理病的机会。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就本地纾缓治疗服务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是次研讨会云集逾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本地医生、资深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就本地纾缓治疗服务进行交流及经验分享。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