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10月7日

香港高中学生国际观调查:学生国际视野较薄弱 经济低家庭尤落后

2016年10月7日
分享
列印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香港亚太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获得优质教育基金的资助,与Roundtable Education合作组织了研究团队,就本港高中学生的国际观和影响其视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该研究团队由沈旭晖博士担任首席研究员,陈伟信先生、冯智政先生和曾家洛先生担任成员。调查发现,近20%回答的高中学生指自己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自己有足够国际视野,另外近60%亦只表示属于一般。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 (OECD) 建议为15岁学生而设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PISA),在2018年将在原有的阅读、数学、科学及财务能力之外,加入有关全球素养 (global competence) 的评估,以配合全球一体化对人才要求的改变。环顾国际趋势,各地透过教育系统改革去尝试满足相关要求,特别是外向型和国际性城市,以维持城市竞争力。研究团队认为,对现时本港高中学生的国际观及影响其国际观发展之相关因素有更多了解十分重要,因此进行了是次问卷调查。

是次问卷调查于2016年6月至7月期间进行,成功收回来自26间学校657份就读中四至中六学生的问卷。在11条关于国际知识的问题中,以1及0表示答对或错,平均分为5.97分,仅仅合格,当中请学生举出不同国际视野范畴的例子时,除公共卫生一项,其他各项均录得颇大量未能回答情况。总体而言,调查反映现时香港高中学生国际视野较薄弱,有待加强。 

调查亦显示,家庭经济因素分别对学生自评国际观和国际知识认知存在著正相关性。研究员将调查数据分为家庭平均月入0-2万港元、2万至4万港元、4万港元或以上三类,发现三个组别的自评国际观平均数分别为3.07、3.17和3.26。另外,在国际知识方面,以上三组平均数分别为5.84、5.86和6.49。这显示出身于家庭平均月入4万港元或以上家庭的学生,明显在自评国际观和国际认知中均较为良好。在国际知识一项中,亦只有出身于这个组别的学生普遍高于全体平均分5.97。研究人员认为,有机会显示出家庭经济影响学生接独不同方面的机会以发展他们国际观和相关知识,而收入较低的家庭则处于较劣势的位置。 

调查亦发现高中学子吸纳国际知识主要依靠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影等资讯及文化媒介,其次是剧集、教科书和报纸等方式。研究团队亦指出国际观与文化适应性亦有可能呈正相关,拥有较佳国际视野及知识者有助与其他国籍人士交流、沟通与接纳其他文化。 

综合上述情况,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当局、学校、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协力推进学生的相关水平,特别是针对(1)加强及投放资源去培养家庭经济较低学生的国际视野;(2)加强网站、社媒和创新科技推展;(3)优化课程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工作。 

另外,研究团队亦指出,现时就「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倡,也有助社会、媒体和学校等,在美国、欧洲、日、韩等主流地区外,引述更多不同如中东、非洲等地域的情况和文化,若在这方面加强报导和校内讨论,可让香港学生在狭窄的国际认知中理解世界多元情况的状况,以及他们各自所拥有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不单有助他们扩展视野,亦可强化他们的文化适应性和开放性,以吸纳不同文化的好处,思考各类创新的可能性。就上述研究的数据及详情请参阅附件 (只设中文版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