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新鸿基地产与中大呈献诺贝尔奖得奖学人讲座杰出生理医学教授论述胚胎干细胞的起源
新鸿基地产(新地)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于今天(10月10日)再度合办「新鸿基地产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是次讲座邀请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马丁.埃文斯爵士(Professor Sir Martin J. Evans)主讲,以「胚胎干细胞的起源」为题,与超过五百名中大的教职员、学生、校友、医学界及商界的人士,以及公众分享其真知灼见,反应非常热烈。
埃文斯爵士更于讲座前与过百名大学生及中学生真情对话,分享人生经验及学习心得。
新地执行董事黄植荣表示:「新鸿基地产一直积极推动教育,鼓励香港人终身学习。我们自2004年开始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新鸿基地产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很高兴过去数年邀得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来港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宏观视野及创新思维。透过他们高瞻远瞩的分析,让香港市民掌握最新知识及国际局势脉络,提升学识素养,以装备自己迎接种种挑战。」
中大署理校长廖柏伟教授感谢新鸿基地产和新地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博士过去四年来的鼎力支持,并表示:「埃文斯爵士发现胚胎干细胞,这个重大发现对医学发展贡献至钜,绝对是一位国际间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增进我们对人类疾病的认识,为全球无数饱受病患困扰的人士带来希望。」
在讲座中,埃文斯爵士介绍了胚胎干细胞的发现史,并提出证据显示胚胎干细胞与小鼠早期胚胎的正常细胞区室具有同源性。胚胎干细胞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保存在组织培养的条件下,并且仍然保持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这种分化既可在体外的实验环境发生,也能出现于正常胚胎体内。由此出现在小鼠体内的嵌合现象,就可作为载体,让人们将崭新的实验性基因变化导入生物之内,也为实验性的哺乳动物遗传学提供研究平台。埃文斯爵士指出,通过在实验室培养实现胚胎分化,胚胎干细胞还能分化为其他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祖细胞,因而有助于再生医学的研究。
为了增加公众对诺贝尔奖六大范畴(物理学、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及经济学)的认识,让相关的最新知识更为普及,中大特别安排讲座于本港多所大专院校直播,另亦于香港科技园即时播放。同时,香港的中学师生可透过香港教育城网站即时收看。是次讲座更于内地多所着名学府直播,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中山大学等,充份促进各地学术交流。
1963年由剑桥大学毕业后,埃文斯爵士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攻读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从事脊椎动物发育的遗传控制研究。透过多年来的先驱研究,埃文斯爵士为实验哺乳动物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开辟了新路径。他使用基因敲除和基因陷阱方法,不断有新创获,并建立了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式。他的实验室首先显示可用基因疗法治疗囊性纤维化缺陷,最近又通过构建一个突变小鼠模型,深入研究了乳腺癌基因BRCA2的功能。
身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皇家医学科学院创始院士的埃文斯爵士,合共发表科学论文一百二十四篇。他在1993年获颁沃尔特‧考特曼奖和威廉‧贝特‧哈迪奖;2001年再获亚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2年,世界最重要医学教育机构之一的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向他颁授名誉博士学位。
「新鸿基地产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由新鸿基地产赞助,与中大自2004年起,每年邀请诺贝尔奖得主到访香港,透过不同的专题讲座,与学术界、教育界及商界切磋研讨,促进知识的创发与弘扬,提升专业及企业水平。是次讲座已是第十三度举行,合共有2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知名学者应邀来港主持公开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