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启动唤起大众对预防大肠癌的正确态度
大肠癌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包括新加坡、南韩、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均持续上升。在中国内地,因大肠癌死亡的男性由1987年的6.8/100,000人上升至1999年的8.3/100,000人。在香港,每年约有3,000人被诊断患有大肠癌,为本港第二常见癌症,亦是第二大癌症杀手,且每年大肠癌罹患率不断上升。事实上,大肠癌是可预防的,及早发现大肠癌可大大提高其治愈率,故大肠癌筛查能有效减低高危人士的死亡率。其中最常用的筛查形式为大便隐血测试及大肠镜。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建议50岁以上人士定期作大肠癌检验─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测试,或每十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赞助下,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在本港推行为期五年的「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并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计划的启动典礼于今天(5月3日)在公共卫生学院大楼进行,由香港赛马会董事李国栋医生主礼,并联同一众嘉宾,包括「肠道健康大使」总司令谭咏麟先生、香港防癌会主席高永文医生、香港癌症基金会行政总监胡恩欣女士、医院管理局新界东医院联网总监冯康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中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葛菲雪教授,以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尧教授启动「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
李国栋医生称:「马会捐款支持中大推出这项为期五年的计划,藉以提升香港市民对大肠癌的认知和预防,以及推广定期检查的重要性。这计划亦会让10,000名50岁或以上没有大肠癌病史的人士,免费接受合乎个人需要的测试,包括大便隐血测试或大肠镜检查。『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亦会同时成立,透过一系列的宣传展览、讲座及义工培训,帮助市民认识大肠癌的诱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从而减低发病及死亡率。」
沈祖尧教授续说:「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感谢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慷慨捐助,使我们能在未来五年,积极地探究公众对大肠癌筛查的知识、态度及信念,并评估筛查计划在经济层面及非经济层面的效益,协助我们倡议香港政府订立全面、普及的大肠癌筛查政策。」
典礼后,大肠癌教育中心随即举行首个讲座─「大肠癌知多D」,由中大外科学系副教授吴兆文医生主讲,内容包括介绍大肠癌成因、剖析高危一族及推广「肠道健康大使计划」。为鼓励公众参与,大肠癌教育中心现招募年龄介乎50至70岁、关注肠道健康并有志推广预防大肠癌之人士为「肠道健康大使」。中心感谢谭咏麟先生乐意担任「肠道健康大使」总司令,唤起大众对预防大肠癌的正确态度。参加「肠道健康大使计划」的人士将获专人教授预防大肠癌的知识及推广技巧,并负责协助中心推广预防大肠癌。今天,首批「肠道健康大使」获大肠癌教育中心颁发证书,予以鼓励。
总结而言,整个计划旨在于本港社区举办大肠癌教育活动,以提升相关知识;并透过地区医生组织、义工组织及长者中心推行教育活动及筛查,促进社会人士认识大肠癌。市民大众欲进一步了解「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参与大便隐血测试或大肠镜检查、或愿意成为「肠道健康大使」,请于办公时间内致电2603 1407。
附录─「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内容详列如下:
(一) 大肠癌公众教育及宣传
– 成立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
– 于地区长者中心及邻社长者中心推行大肠癌教育
– 制作网页及教育电视
(二) 建立社区网络
– 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香港癌症基金会及香港防癌会
– 培训肠癌康复者及热心人士成为「肠道健康大使」
– 建立地区医生网络
(三) 为10,000位没有大肠癌病征人士提供筛查
– 建立地区医生网络
– 招募香港市民参与筛查
– 透过大便隐血测试或大肠镜进行筛查
(四) 问卷调查
– 筛查前问卷调查,探究公众对大肠癌筛查的知识、态度及信念
– 透过问卷调查检视公众对个人肠道健康关注的情况
(五) 评估筛查的成本效益
– 评估筛查计划在经济层面及非经济层面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