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陳林教授就職演講「不苦口的良藥」
抗癌治療的副作用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肝膽胰癌症患者更經常因器官受損,比其他癌症患者較易出現相關副作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一直致力尋求癌症治療上的突破,他於上周四(8月18日)發表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以「不苦口的良藥」為題,表達他決心藉着臨床研究減輕癌症對患者造成的痛苦。
致力發展癌症個人化治療 正計劃開展大規模臨床研究
肝膽胰癌症是指源自肝臟、膽管或胰腺的癌症,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肝癌和胰臟癌均屬本港五大致命癌症之一。肝膽胰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五,超過70%病人屬無法開刀狀況,極需開發更多治療。陳教授在就職演講上,分享了其團隊於過去20年進行的肝膽胰癌症治療研究。講座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近20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親臨現場參與,當中包括葉氏家族基金代表、多名醫學界知名人士、中大校友及師生等。
陳教授演講時表示,他在今年初帶領國際臨床研究,成功研發混合免疫療法治療肝癌,不僅顯著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也使他們免受常規治療的副作用困擾。陳教授的團隊亦積極探索「預測性生物標記」和進行「類器官藥物測試」,目標是將癌症治療個人化,以進一步改善肝膽胰癌症治療的成效。在這個理念下,個別患者可根據藥物檢測結果進行特定治療,以達致更精準和安全的療效。臨床前模型和早期臨床研究經已顯示令人振奮的結果。為投入臨床實踐,研究團隊正計劃開展一項大規模研究。
陳教授表示:「我的夢想是將來有讓癌症病人完全康復的治療方案,但在朝着這個目標前進時,我希望透過實現肝膽胰癌症個人化治療的理想,為每位病人選出最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方案,突破現時肝膽胰癌症缺乏治療選擇的瓶頸,讓病人體驗到治療雖苦,卻仍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我在此亦衷心感謝葉氏家族基金的支持,讓肝膽胰癌症的研究能夠惠及本地以至全球更多病人。」
從事腫瘤學臨床兼研究廿載 擔任多項學術工作
受中學老師和自身住院經歷的啟發,陳教授自年少起便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他於200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於2001年至2007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腫瘤內科培訓,現為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以及醫學院助理院長(醫療系統)。他亦致力於公益事務,於2015年創立了名為「癌.不孤單基金會」的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提供免費服務和教育。
陳教授的研究重點為肝膽胰癌症臨床和轉化研究。他於2007年和2008年分別獲得香港內科醫學院頒發論文金獎和青年研究員殊榮,以表揚其成就。在國際學術層面,陳教授獲邀請擔任International Liver Cancer Association 教育委員會主席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肝膽工作組(Hepatobiliary Task Force)的海外成員。他曾在歐洲腫瘤學會 (ESMO)大會的科學指導委員會擔任2021年的委員會主席,現為2022至2023年度的委員會成員。陳教授另受邀擔任《Journal of Hepatology》、《Liver Cancer》和《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等期刊的副主編。
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席簡介
葉泰海先生於2021年捐資成立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席,以支持中大的醫學研究工作,特別是腫瘤學系有關肝膽胰癌症早期診斷及療法方面的尖端科研項目,為病人帶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