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中心

2023年3月23日

裘槎医学科学教授黄秀娟教授就职演讲:「众里寻『它』千百度」

2023年3月23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
右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裘槎基金会主席郭思恬教授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

国际知名肠道微生态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黄教授在3月21日发表就职演讲,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建立亚洲首个「微生物移植与研究中心」

肠道有如「人体第二个大脑」,而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基因比人体的基因数量还要多。黄秀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过去十年先后证实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无创诊断工具和微生物疗法。

黄教授早于十多年前在伦敦帝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已开始对肠道微生态着迷。她于2010年加入中大医学院,研究当时在亚洲逐渐流行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她和她的团队率先分析出炎症性肠病在亚洲的发病率和流行情况,并发现香港的发病率于30年间急升30倍,而此增长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影响了肠道微生态。黄教授在2013年将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引入香港,治疗可致命的肠道感染疾病,并于2018年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是目前唯一向医院管理局辖下40间公立医院提供微生物移植服务的机构。黄教授于2019年在香港特区政府InnoHK平台的支持下成立了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并在同年成立一所生物科技初创公司,专注将崭新的微生态科研成果转化成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技术。

黄教授表示:「我们探索肠道微生物奥秘的旅程现在才刚展开。当肠道微生态失衡,我们便会出现各种健康状况。多年来我们从粪便找出微生物标志物,研发出用于大肠癌、炎症性肠病、自闭症和新冠肺炎等多种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我在此衷心感谢裘槎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不但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支持我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在更授予我首个『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是我学术及研究生涯中一大重要里程,我实在感到非常荣幸。科研路漫漫,但我会坚持拾起路上每颗石头去细看,因为随时都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我将继续委身于医学科研,期望可以为香港以至全球医学界作出贡献。」

从马来西亚到英国再定居香港 步步走来达成儿时梦想

黄秀娟教授从小已对人体的奥秘感到好奇。她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中学毕业后远赴英国习医并于2009年完成医学博士课程,其后在2010年移居香港,加入中大医学院。

她表示:「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遇上一次又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同时间当上医生、科学家、老师及企业家,实在非常幸运。能够来到香港发展事业,对我而言,简直是『梦想成真』。当下是在香港进行科研的黄金时间。这里云集世界顶尖的医学科研人才,创科氛围浓厚,我可以在这里自由探索,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让我的科研种子茁壮成长。」

黄教授于2019年创立了精进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提供以微生物群为本的诊断及治疗。她补充:「相比将科研成果授权予他人,建立自己的企业让我能够将我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最有利于香港创科发展的产物。我们现在才刚起步,将会继续破解人类各种疾病的『微生物群达文西密码』。」

黄秀娟教授现为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 (发展)、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主任。她的研究成果斐然,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超过320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刺针》(The Lancet)、《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Cell Host & Microbe等顶尖医学期刊。凭藉出色的科研成就,黄教授屡获国际殊荣,包括于2017年获香港内科医学院Sir David Todd 讲座奖及2020年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她在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选为「全球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表示于其领域及出版年份中的引用排名位列全球前1%。黄教授最近更在香港工业总会主办的「香港创新企业家奖」中,荣获「飞跃成就奖」及「最受欢迎奖」。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br />
右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裘槎基金会主席郭思恬教授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
右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裘槎基金会主席郭思恬教授及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

 

黄秀娟教授于就职演讲上,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黄秀娟教授于就职演讲上,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黄秀娟教授于就职演讲上,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黄秀娟教授于就职演讲上,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郭思恬教授表示中大是裘槎基金会重要的学术合作伙伴,「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的设立,标志著基金会与医学院有更紧密的连繫,共同为推动卓越的医学及科研发展而努力,造福香港,以及全球人类。

郭思恬教授表示中大是裘槎基金会重要的学术合作伙伴,「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的设立,标志著基金会与医学院有更紧密的连繫,共同为推动卓越的医学及科研发展而努力,造福香港,以及全球人类。

 

段崇智教授致送纪念品予郭思恬教授。

段崇智教授致送纪念品予郭思恬教授。

 

段崇智教授(中)、陈家亮教授(左三)及黄秀娟教授(右四)与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合照。

段崇智教授(中)、陈家亮教授(左三)及黄秀娟教授(右四)与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合照。

 

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参观黄教授的研究实验室。

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参观黄教授的研究实验室。

 

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参观黄教授的研究实验室。

裘槎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参观黄教授的研究实验室。

 

下载所有相片

裘槎医学科学教授黄秀娟教授就职演讲:「众里寻『它』千百度」

2023年3月23日

国际知名肠道微生态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获裘槎基金会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黄教授在3月21日发表就职演讲,分享她在当医生、科学家及企业家等多个角色中的成长故事,以及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过程中的高低起跌。

建立亚洲首个「微生物移植与研究中心」

肠道有如「人体第二个大脑」,而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基因比人体的基因数量还要多。黄秀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过去十年先后证实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无创诊断工具和微生物疗法。

黄教授早于十多年前在伦敦帝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已开始对肠道微生态着迷。她于2010年加入中大医学院,研究当时在亚洲逐渐流行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她和她的团队率先分析出炎症性肠病在亚洲的发病率和流行情况,并发现香港的发病率于30年间急升30倍,而此增长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影响了肠道微生态。黄教授在2013年将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引入香港,治疗可致命的肠道感染疾病,并于2018年成立亚洲首间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是目前唯一向医院管理局辖下40间公立医院提供微生物移植服务的机构。黄教授于2019年在香港特区政府InnoHK平台的支持下成立了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并在同年成立一所生物科技初创公司,专注将崭新的微生态科研成果转化成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技术。

黄教授表示:「我们探索肠道微生物奥秘的旅程现在才刚展开。当肠道微生态失衡,我们便会出现各种健康状况。多年来我们从粪便找出微生物标志物,研发出用于大肠癌、炎症性肠病、自闭症和新冠肺炎等多种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我在此衷心感谢裘槎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不但颁发『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20』支持我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在更授予我首个『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是我学术及研究生涯中一大重要里程,我实在感到非常荣幸。科研路漫漫,但我会坚持拾起路上每颗石头去细看,因为随时都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我将继续委身于医学科研,期望可以为香港以至全球医学界作出贡献。」

从马来西亚到英国再定居香港 步步走来达成儿时梦想

黄秀娟教授从小已对人体的奥秘感到好奇。她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中学毕业后远赴英国习医并于2009年完成医学博士课程,其后在2010年移居香港,加入中大医学院。

她表示:「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遇上一次又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同时间当上医生、科学家、老师及企业家,实在非常幸运。能够来到香港发展事业,对我而言,简直是『梦想成真』。当下是在香港进行科研的黄金时间。这里云集世界顶尖的医学科研人才,创科氛围浓厚,我可以在这里自由探索,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让我的科研种子茁壮成长。」

黄教授于2019年创立了精进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提供以微生物群为本的诊断及治疗。她补充:「相比将科研成果授权予他人,建立自己的企业让我能够将我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最有利于香港创科发展的产物。我们现在才刚起步,将会继续破解人类各种疾病的『微生物群达文西密码』。」

黄秀娟教授现为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 (发展)、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及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主任。她的研究成果斐然,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超过320篇同行评议论文,包括《刺针》(The Lancet)、《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Cell Host & Microbe等顶尖医学期刊。凭藉出色的科研成就,黄教授屡获国际殊荣,包括于2017年获香港内科医学院Sir David Todd 讲座奖及2020年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她在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选为「全球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表示于其领域及出版年份中的引用排名位列全球前1%。黄教授最近更在香港工业总会主办的「香港创新企业家奖」中,荣获「飞跃成就奖」及「最受欢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