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3月2日

正视耳鸣中大引入崭新评分方法有效评估耳鸣程度

2010年3月2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学术主管兼耳听心言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唐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系主任兼耳听心言基金主席尹怀信教授,以及该学系助理教授甘志珊教授

「耳鸣」的定义是在没有外来声源的情况下,仍觉得听到从耳内或头部发出的声音。各地不同的研究显示,耳鸣的发病率约为10%至30%;而在美国,超过20%患有耳鸣的人士需找医生诊治。由此推算,香港有超过20万人患有中度至严重耳鸣。

听力系统退化及长期暴露在噪音下,是普遍导致耳鸣的高危因素。由于耳鸣是患者的主观感觉,难以由医生作客观诊断,往往只能依赖患者的自我评估。因此,了解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对治疗耳鸣非常重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成功把英国的耳鸣问卷,改编为中文(粤语)版 (TQ-CH),以调查及量化耳鸣对香港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08年4月至10月期间,在威尔斯亲王医院、东区尤德夫人医院及仁济医院的听力中心招募了114名进行听力学评估时表示有耳鸣的人士参与这项问卷调查。他们的年龄介乎18至87岁、听力正常至严重失聪,当中有主要为耳鸣求诊的患者,亦有因弱听并兼有耳鸣问题的求诊人士。

问卷的平均分数是34.02分(标准差SD=21.54),女性和男性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耳鸣患者的投诉可以归纳为5类:听觉困难、认知和情绪困扰、身体不适、睡眠障碍和侵扰性。分析问卷结果发现,主要为耳鸣求诊的患者,得分明显高于因弱听及有耳鸣而求诊者,进一步证明中文(粤语)版耳鸣问卷能有效评估患者受耳鸣困扰的严重程度。

轻微耳鸣患者可以透过参与辅导,认识听觉系统及耳鸣成因,得以纾缓病情。若同时有听力障碍的耳鸣患者,可以配戴助听器。声音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亦是常用治疗方法。

中大及耳听心言基金提醒市民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若怀疑有耳鸣,应寻求耳鼻喉专科医生的意见,以排除患上一些更严重的耳疾如美尼尔氏病和听觉神经瘤。

中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学术主管兼耳听心言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唐志辉教授说:「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问题,寻求专业协助和多认识耳鸣,有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病情亦会有所帮助。」

自2000年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卫生部和民政部将每年三月三日定为爱耳日,名为「三三全国爱耳日」。耳听心言基金自2004年成立以来,也在香港推行「爱耳日」。听障被视为「沉默的残疾」,是一种旁人看不出来的障碍,因此,听障人士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耳听心言基金藉着「三三全国爱耳日」,鼓励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听觉。

如想了解更多有关耳鸣的问题,请浏览耳听心言网页(www.heartalk.org)或于办公时间致电2632-1410查询。
 



左起:中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学术主管兼耳听心言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唐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系主任兼耳听心言基金主席尹怀信教授,以及该学系助理教授甘志珊教授

左起:中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学术主管兼耳听心言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唐志辉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系主任兼耳听心言基金主席尹怀信教授,以及该学系助理教授甘志珊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