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教育学院开办教育学士(通识教育)课程全港首创跨五所学院合作 巩固学生知识基础
教育局(前称教育统筹局)于2005年公布,三年高中学制将于2009年9月在中四级实施,其中通识科成为必修核心科。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教育学院积极配合本港教育发展,将于2009年开办新的教育学士(通识教育)课程(联招课程编号4355)(见附件一),协助培训新血,以应学校对通识科老师的殷切需求。2009-10年的收生人数为23人,之后2010-11及2011-12年增至每年30人。
新开办的教育学士(通识教育)课程为四年全日制本科课程,课程的两大元素是教育科目(教育理论、教育内容知识、教学法及教学实习)及学科知识(新高中通识科课程及评估指引列出了三大学习范围,分别为「自我与个人成长」、「社会与文化」及「科学、科技与环境」)。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有机会到中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包括一、二年级的留校观摩及三、四年级的教学实习,争取与前线老师交流的经验并发展为「反思型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
设计此课程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构知识的阔度与深度。旧高中课程强调分科,大部份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够阔,学生亦缺乏从不同层面思考问题的训练。中大教育学士(通识教育)课程主任杨秀珠教授表示:「作为一所综合大学,中大教育学院首创与其他四个学院(文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合作提供课程,为全港现时涵盖最多参与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巩固学生在新高中通识科三大学习范围的知识基础,俾能使其受益于多角度思考及实践跨学科研习。举例说,不同的学科可按不同的理论及角度分析全球化这个课题,藉此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及批判性思考。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及整合既有的知识,继而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上,教育学院特别开设十一门与通识教育相关的科目,包括整合知识与教学的三个「教学内容知识」科目,以及其他有关提升教学效能的教学法科目。」
此外,对所有通识科老师来说,如何实行及评核「独立专题研习」也是一项挑战。透过课程,同学会学习到不同的研究及评核方法,并于第四年在老师个别指导下完成等同于毕业论文的「独立专题研习」专题报告,让他们结合理论与实践,日后得以协助高中学生自主地学习。
2008-09年开办的双学位文学士及教育学士课程
本着综合大学的优势,中大教育学院于去年联同中大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英文系及英语教学单位,开办两个同期结业的双学位课程— 文学士(中国语言及文学)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双学位课程,以及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英国语文教育)双学位课程(见附件二),并已于本年九月招收第一届学生。2009-10年度两个课程的收生人数分别为20人(中国语言及文学、中国语文教育)及23人(英国语文研究、英国语文教育)。学生完成四年本科课程后,即取得文学士及教育学士资历。两个课程的毕业生将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及教育理论基础,以回应本港教育发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