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医学院成功植入「脉冲产生器」医治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是括约肌功能失调或退化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方法,超过八成患者须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缓和病征和减少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率先引入崭新技术,于2012至2013年间为5位胃酸倒流患者植入脉冲产生器,以电脉冲刺激下食道括约肌,消除反酸问题,提供治疗胃酸倒流的创新医疗方案。
下食道括约肌是位于食道与胃部之间的一组肌肉,功用就如一道活门,平时关着来防止胃液或胃内食物逆流回食道,只有在进食时才暂时打开让食物通过,或在饭后偶然打开放出胃气(即打嗝)。当胃酸倒流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出现异常或因为长期劳损而失效、变成一道不能关紧的门时,便有机会导致反酸(即胃酸涌上心口或喉咙)、胸口灼热、胸口疼痛或不舒服等症状。
每周恒常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约占本港人口的5-10%,诱发原因包括肥胖、时常吃得太急太饱、饭后立即睡觉及情绪压力等。严重的患者更会因胃酸经常逆流回食道而引致食道炎,甚至出现下食道流血、呕吐、食道闭塞、食道管腔纤维化狭窄、巴洛氏食道黏膜出现细胞变异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亦会因为躺下或俯身时会加剧症状,要特别注意睡姿,甚至差不多要坐著睡觉,而影响睡眠质素。
中大医学院的内科及外科团队于2012年合作,引入适用于胃酸倒流病人的「植入式脉冲产生器」(又称「食道电激仪」),成为亚洲区使用此崭新医学技术的先锋。透过微创手术,医护人员把电极及约6.5厘米长的脉冲产生器分别植入病人的下食道括约肌及腹部,便能透过传送脉冲恢复下食道括约肌的功能。至今,此研究共为5位胃酸倒流患者进行植入手术,并经过2年时间跟进,目前结果显示此技术能有效控制反酸的情况,让病人不用再靠胃酸抑制剂来控制病情。
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兼中大赛马会微创医疗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赵伟仁教授表示:「一些胃酸倒流病人靠药物也未必能有效缓和病情,便需要考虑以外科手术治疗。从现阶段的临床结果显示,此崭新医学技术能有效控制胃酸倒流患者的症状,以及避免传统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可能引起之并发症,如吞咽困难等。」
情况较为轻微的病人,亦可靠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来改善病情。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发展)兼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远教授提醒:「市民容易在大时大节期间忘记了要节制食量,比平时吃多了,甚至连日暴饮暴食,也有机会出现反酸情况。我们一般会建议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饮食、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并减少刺激性及油腻食物,有助减少不适症状。」
市民如想了解更多关于胃酸倒流的资讯,可浏览中大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网页www.digestivehealth.org.hk 或致电2632 4316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