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研究知识份子在市区重建的角色获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颁发「2015年最佳论文奖」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系主任伍美琴教授凭著论文《从香港到台北,探究知识份子在空间使用及市区重建的角色》,获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ESOP)颁发「2015年最佳论文奖」。伍教授于论文中比较了香港及台北的案例,分析不同知识份子在市区重建这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局限。她的论文曾于《规划理论与实践期刊》刊登。
伍教授在论文中,以香港嘉咸街及卑利街街市,以及台北宝藏岩作案例,探讨不同知识份子在重建计划中所担当角色和其影响力。嘉咸街及卑利街街市是香港知名的露天市集,已有超过150年历史;在2007年,香港市建局提出重建嘉咸街及卑利街街市,但引起不少民间团体关注。而台北宝藏岩原是一个由违法建筑组成社区。台北市政府于1994年提出重建,亦引起不少民间团体反对。
伍教授表示,政府制度内外有两类知识份子,分别是倾向维护政府制度与希望改变政府制度的知识份子。当政府拟规划市区重建时,倾向维护政府制度的知识份子会利用其知识及权威,来支持当地政府进行市区重建,并提出相关方案。然而,希望改变政府制度的知识份子则对原方案有保留,他们强调文化及历史元素在市区重建的重要性,积极向市民阐明有关地区的独特价值,并提出新方案,以达致社会和空间公义。
从分析两类知识份子对香港及台北两地案例的影响,伍教授发现,希望改变政府制度的知识份子在市区重建议题上,担当著重要角色。他们透过其学术研究推动大众重新思想市区重建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方案,最终被采纳,令该区的空间和特色得以承传。
伍美琴教授表示︰「香港及台北在数十年前均经历急速城市化。为了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政府推行不同市区重建计划。不过,这些计划也引起公众对保育的关注。两地的知识份子也在这议题上意见分歧。透过讨论两地的经验,我希望可以分析知识份子在政府体制内外的角色,让政府更了解如何与当地知识份子沟通及合作。」
伍美琴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系主任、城市研究课程主任、未来城市研究所和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她是英国皇家规划会会员、香港规划师学会院士及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学术顾问。她完成的研究共二十多项,著作繁多,涵盖规划、管治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议题。她的研究曾六度获得香港规划师学会的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