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7月12日

中大物理系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学生及科学家参与粒子物理研究共同探索宇宙起源谜团

2012年7月12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今年暑假,另外两位本科生李浚彦及谭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进行CMS探测器的数据分析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主要研究团队之一──紧凑渺子线圈实验(CMS)将于明天(7月13日)签署合作协议,为中大物理系研究生及科学家提供参与粒子物理实验的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仪器物理学、数据分析及资讯科技。此平台将促进两地学者交流,合作开发双方有兴趣的研究项目。此外,中大的本科生亦会获得参与CERN暑期实习计划的难得机会,与顶尖科学家一起进行研究及出席内容充实的讲课。 

CERN创立于1954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权威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使用全球最大型及最复杂的科学仪器进行基本粒子研究,寻找万物的起源及宇宙运行的法则。CMS是CERN旗下两个主要研究团队之一,也是全球最大型的科研合作小组之一,成员来自41个国家的179间院校,合共超过3,000名物理研究人员。CMS致力研究基础物理学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包括寻找物质的来源、暗物质的特性、如何统一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学,以及在三维空间之外是否另有空间隐藏着。为达到以上研究目标,CMS建构出一个重量与30架珍宝客机相约、直径达15米的探测器,并结合至全球最大型的粒子加速器-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专门观察高能量粒子在碰击时产生的效应及收集一切相关数据。CMS联同CERN另一个主要研究团队ATLAS刚于上周三(7月4日)宣布发现了可能是俗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这项发现让人类理解宇宙万物的根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大物理系的学生一向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前沿研究,自2000年起,物理系每年均赞助优秀的本科生于暑假参与海外着名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当中更有11篇研究论文获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刊载。这些学生大部分在完成海外研究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活跃的研究员。2011年的暑假,两名本科生郭家希及梁乘宙便参加了CERN的暑期实习计划。郭同学主要分析由CMS探测器取得的大量数据,而梁同学则制作CMS探测器上名为阴极条感应室(Cathode Stripe Chambers)的部件。两位学生均会于毕业后于中大攻读研究课程并继续从事CMS的研究工作。今年暑假,另外两位本科生李浚彦及谭振南亦前往了CERN,进行CMS探测器的数据分析,改善寻找粒子轨迹的方法。此外,几位近年毕业的中大物理系校友亦现正参与CERN的研究计划,包括张承亮先生(2001年本科毕业,2003年硕士毕业)及郑学全先生(2012年本科毕业),他们均是ATLAS团队的成员,参与寻找希格斯粒子;苏卓文先生(2008年本科毕业)则是ALPHA的成员,该组于2011年成功将反氢原子保存超过16分钟,轰动科学界。  

中大与CERN的合作协议将由中大理学院院长伍灼耀教授及CMS发言人Joe Incandela教授签署。而Incandela教授及CMS的希格斯粒子小组召集人Albert de Roeck教授将于签署仪式后在中大主持讲座及座谈会,分享CMS实验的成果,包括寻找希格斯粒子的最新进展。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左起)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教授、研究生梁乘宙及郭家希

 

今年暑假,另外两位本科生李浚彦及谭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进行CMS探测器的数据分析

今年暑假,另外两位本科生李浚彦及谭振南(左)亦前往了CERN,进行CMS探测器的数据分析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