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医学院订立亚洲首个「三维骨质量标准值」有助及早诊断骨质疏松及预防骨折
本港人口老化问题愈来愈严重,预计2050年有超过六成人口年龄超过50岁1,随着年龄增长而患有骨骼及肌肉相关疾病之人数也会上升,当中因骨质流失而引致骨骼脆弱兼容易折断的骨质疏松,更不容忽视。有见骨质疏松造成的威胁,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医学院进行一系列研究,冀透过发展先进的诊断工具和创新的预防计划,减轻骨质疏松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及医疗负担。
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透过使用提供高清三维 (3D) 图像的「高解像度肢体骨定量电脑扫描 (HR-pQCT)」仪器,在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订立亚洲首个「三维骨质量标准值」,订出华人男性和女性于不同年龄组别的骨质密度标准,有助发展及早诊断骨质疏松问题的方法及评估骨折风险,让患者提高警觉,尽快作出应对以减低跌倒兼骨折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刚于医学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发表。
每年1.5万宗骨质疏松骨折个案 一年内死亡率高达两成
根据统计显示,本港每年有1.5万宗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个案,他们于随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两成,较同龄没有骨折的2%死亡率为高。因骨质疏松引致的骨折常见发生在手腕骨、脊骨和盆骨位置;其中,盆骨骨折个案预计于2031年将较现时增加一倍。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系主任容树恒教授表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较高,术后复健亦较困难。故此,及早诊断出骨质疏松问题,提高患者警觉,减低他们因跌倒而引起骨折的风险至为重要。」
中大引入先进诊断仪器 订出亚洲首个骨质密度理想指标
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 (DXA) 是用作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传统标准,透过DXA的全身扫描可以分析身体组成成分,包括身体脂肪量、肌肉量和全身骨密度等。但DXA只能提供二维 (2D) 影像,所呈现的骨质密度数据,不足以准确预测患者因骨质流失引致的脆性骨折风险。
为解决此问题,中大引入HR-pQCT三维骨质检测仪器,透过进行体外扫描,更精确分析骨微结构和松质骨的密度,以计算病人的骨强度。
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早前进行研究,透过HR-pQCT收集逾千名市民的骨质密度资料,订立了首个亚洲华人「三维骨质量标准值」。研究人员于2015年至2017年间为1,072名20至79岁的健康人士进行HR-pQCT检测,量度他们远端桡骨 (近手腕位置) 和胫骨 (即小腿骨) 骨质密度,制作出男士和女士于不同年龄组别最理想的骨密度指标。
透过研究结果所制订的骨密度指标,有助医护人员临床判断接受检查者的骨质流失问题是否严重,并预测他们的骨折风险,并可在毋须抽取骨活组织的情况下,定期监测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骨密度变化,以研究治疗成效。
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秦岭教授补充:「HR-pQCT有助发展早期骨质疏松诊断,并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骨代谢疾病。除可评估手足关节外,仪器也可用作评估膝关节,对骨关节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加强肌肉锻炼 减低因跌倒而导致骨折风险
事实上,人体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物理机能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中大赛马会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中心总监郭志锐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男士较女士更常出现『少肌症』,此症患者肌肉力量和韧度减弱,身体平衡力转差,从而增加他们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所以公众也需注意『少肌症』这个引致骨折的风险因素。」
1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亚太地区年鉴 (2013) https://www.iofbonehealt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