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5月23日

中大建筑学院举办第二十二届硕士毕业作品展展现建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欢迎公众参观

2018年5月23日
分享
列印

许安愉《湮没空间—追溯现象性的设计》 我们习惯通过线条及光影去感受建筑环境,以致鲜去探寻空间的本质。作品以九龙站作为试点,透过「消去」手法,探讨空间如何被非物质化,形成简约而富感染力的环境,从而改变我们对空间的日常体验。

黄晖男《城墙》 此作品以伦敦东区一座艺术仓库为背景,并以墙作为建筑最基本的形态,研究墙与城市的关系,透过墙能同时分割、穿透和定义空间的性质,探索以墙来活化城市中被遗忘的土地的可能性。

梁安裕《横渡泰晤士河防洪闸-气候变化下基础建设的旧建加新》 2050年,伦敦泰晤士河防洪闸将因为水平面上升而被取替,不再运作。作品以此为背景,并以基础建设的活化和加建为主题,研究建筑设计如何为旧有基建注入新生命,在构建两岸社区连系的同时,亦让民众于日常生活中感受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威胁。

虞珈轩《废纸守护所—社区废纸再生工场》 作品以观塘住宅和工业区交界作为背景,将机械废纸回收带入一座重建的排楼内,且重组成一个废纸再生的旅程,让公众学习并参与其中,亦于沿途商店引入对老年拾荒者的培训,肯定他们的价值,突显「重建、再生」的主题。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将于6月1日至9日假中环交易广场举办第二十二届建筑硕士毕业作品展。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陈沐文先生,联同多位建筑界代表,将于6月1日(星期五)主持毕业作品展开幕礼。第二期展览将于6月11日至24日假中大综合教学大楼一楼展览区举行。展览以「Make Some Noise」为主题,除了通过展出的设计图和模型探讨社会问题外,亦旨在增加大众对相关议题的意识,并期望为环境带来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本年度毕业展除了纪录和分享第二十二届毕业生过去多年的学习成果,亦藉此展示中大建筑学院的专业教学和建筑的多样性,让公众了解建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鼓励学术讨论之余亦贴近社会现况。展出的四十多件毕业作品取材广泛而丰富,包括房屋、保育、城市设计、公共基础建设、传统建造、建筑科技和电脑化设计等。

毕业展委员会主席郭雅琳表示:「参展作品不单为我们一众建筑硕士毕业生发声,还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提出诉求,共创愿景。我们相信建筑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届毕业展欢迎公众人士参观,费用全免,详情如下:

网页︰https://www.facebook.com/CUHK.MArch.GradShow/

第一期展览:
日期:2018年6月1日至6月9日
时间:早上11时正至晚上9时正
地址:香港中环交易广场第一期三楼展览区
开幕典礼: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晚上6时半

第二期展览:
日期:2018年6月11日至6月24日
时间:早上9时正至晚上7时正
地址:中大崇基学院综合教学大楼一楼展览区

查询:
中大建筑学院:3943-6583
郭雅琳小姐 (毕业展委员会主席) : 6482-7858
电邮:cuhkarc2018@gmail.com

附件



许安愉《湮没空间—追溯现象性的设计》

我们习惯通过线条及光影去感受建筑环境,以致鲜去探寻空间的本质。作品以九龙站作为试点,透过「消去」手法,探讨空间如何被非物质化,形成简约而富感染力的环境,从而改变我们对空间的日常体验。

许安愉《湮没空间—追溯现象性的设计》 我们习惯通过线条及光影去感受建筑环境,以致鲜去探寻空间的本质。作品以九龙站作为试点,透过「消去」手法,探讨空间如何被非物质化,形成简约而富感染力的环境,从而改变我们对空间的日常体验。

 

黄晖男《城墙》

此作品以伦敦东区一座艺术仓库为背景,并以墙作为建筑最基本的形态,研究墙与城市的关系,透过墙能同时分割、穿透和定义空间的性质,探索以墙来活化城市中被遗忘的土地的可能性。

黄晖男《城墙》 此作品以伦敦东区一座艺术仓库为背景,并以墙作为建筑最基本的形态,研究墙与城市的关系,透过墙能同时分割、穿透和定义空间的性质,探索以墙来活化城市中被遗忘的土地的可能性。

 

梁安裕《横渡泰晤士河防洪闸-气候变化下基础建设的旧建加新》

2050年,伦敦泰晤士河防洪闸将因为水平面上升而被取替,不再运作。作品以此为背景,并以基础建设的活化和加建为主题,研究建筑设计如何为旧有基建注入新生命,在构建两岸社区连系的同时,亦让民众于日常生活中感受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威胁。

梁安裕《横渡泰晤士河防洪闸-气候变化下基础建设的旧建加新》 2050年,伦敦泰晤士河防洪闸将因为水平面上升而被取替,不再运作。作品以此为背景,并以基础建设的活化和加建为主题,研究建筑设计如何为旧有基建注入新生命,在构建两岸社区连系的同时,亦让民众于日常生活中感受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威胁。

 

虞珈轩《废纸守护所—社区废纸再生工场》

作品以观塘住宅和工业区交界作为背景,将机械废纸回收带入一座重建的排楼内,且重组成一个废纸再生的旅程,让公众学习并参与其中,亦于沿途商店引入对老年拾荒者的培训,肯定他们的价值,突显「重建、再生」的主题。

虞珈轩《废纸守护所—社区废纸再生工场》 作品以观塘住宅和工业区交界作为背景,将机械废纸回收带入一座重建的排楼内,且重组成一个废纸再生的旅程,让公众学习并参与其中,亦于沿途商店引入对老年拾荒者的培训,肯定他们的价值,突显「重建、再生」的主题。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