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3月9日

中大研究揭示脂肪肝问题不是肥胖人士独有

2017年3月9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每五名非肥胖人士中,就有一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有患者已出现严重肝纤维化。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黄炜燊教授(左)及黄丽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研究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是肥胖人士独有。中大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早前就非肥胖人士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情况进行了两项研究。其中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每五名非肥胖(体重指数未达肥胖水平)人士,就有一人被验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带有例如高血糖的风险因素;另一项研究则发现,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虽较肥胖者为轻,但仍有逾四成人会出现肝脏发炎(脂肪性肝炎),更有约三成人出现严重肝纤维化。故此,研究人员建议,同时患有代谢疾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士应接受适当检查,以确定他们有否患有严重肝脏疾病。

首项研究结果已刊载于国际医学期刊《美国胃肠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另一项研究结果则已于《肝病学(Hepatology)》发表。

「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仍有待研究

现时,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它不但影响了本港成年人口的27%,在美国更是导致肝脏移植及肝癌的第二及第三大成因。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黄丽虹教授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无明显病征,严重者可恶化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有密切关系,但亦有部分患者本身并不肥胖。然而,医学界对这类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所知甚少,现正著力就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非肥胖人口中的情况展开研究。」

每五名非肥胖人士 一人被验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大的研究人员于2006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进行了两项前瞻性研究。在首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社区随机邀请 911名参加者接受磁力共振及肝纤维化扫瞄器(FibroScan)检查,量度他们的肝脂肪及肝纤维化程度。按亚洲人的肥胖定义(身高体重指数(BMI) ≥ 25公斤/平方米),参加者中有210名肥胖人士,其余701人则未达肥胖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于肥胖人士的发病率为61%,值得注意的是,非肥胖人士的发病率也有19%。不过,非肥胖患者的肝脏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都较肥胖患者低,反映他们的病情较轻微。

研究同时指出,中央肥胖、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胰岛素抗拒、铁蛋白较高,以及出现「PNPLA3基因多型性」,均为非肥胖人士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因素。

非肥胖者同时患有代谢疾病及脂肪肝 应进行肝脏检查

中大研究人员进行的另一项研究,透过肝脏活组织检查,进一步了解非肥胖人士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307名经抽取肝脏活组织证实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参加者中,有235人为肥胖人士,其余72人则为非肥胖人士。

研究结果发现,非肥胖患者中,有44%已出现脂肪性肝炎,26%的肝纤维化更达严重程度;但其肝纤维化情况亦较肥胖人士轻,与首项研究情况类似。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教授黄炜燊教授总结:「综合上述两项研究,约有两成BMI未达肥胖水平的人士,其实已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即使他们的病情较肥胖人士为轻,但仍有机会出现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故此,我们建议同时患有代谢疾病的患者,接受适当的肝脏检查。」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每五名非肥胖人士中,就有一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有患者已出现严重肝纤维化。

中大医学院研究发现每五名非肥胖人士中,就有一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有患者已出现严重肝纤维化。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黄炜燊教授(左)及黄丽虹教授。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黄炜燊教授(左)及黄丽虹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