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5年4月28日

中大发现本港孕妇乙肝带菌率维持偏高 与25年前未引入初生婴儿全面疫苗计划时相若

2015年4月28日
分享
列印

(右起)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妇产科学系教授劳子僖教授和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教授建议有机会接触乙肝病毒的市民及预备怀孕的妇女可考虑接受免疫测试,评估是否有需要重新接种疫苗。

乙型肝炎是经接触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感染、针刺、共用针头或性接触均是常见的传染途径。部份受感染人士会成为乙肝带菌者,他们有较大机会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母婴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为初生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本港于1983年引入乙型肝炎疫苗计划,为乙肝带菌孕妇所诞下之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后更于1988年起为所有初生婴儿免费接种疫苗。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在怀孕妇女人口中,乙肝带菌者比率仍然维持偏高。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教授劳子僖教授表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表面上独有的一组蛋白质,透过测试血液内有没有这种抗原,便可以确定病人是否乙肝病毒带菌者。目前,本港只有孕妇这唯一特定群组,会在产前检查时接受常规的HBsAg测试。透过比对过往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孕妇带有HBsAg的比例,与25年前未引入全面疫苗计划时的情况相约,没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见图表一)」 

图表一

 

本港其他的研究统计数字

在威院进行的研究统计数字

年份

1976

1981至1983

1996

1998至2001

1998

2008

2010

带有HBsAg孕妇(%)

6.6%

7.4%

10%

8%

10.1%

10.4%

9.1%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在1998至2011年期间,为10,808名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威院)生产的本地孕妇进行检查,她们的年龄由16岁或以下至25岁,结果发现乙肝带菌率随病人的年龄上升而逐步增加,并且在后青春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见图表二)。 

图表二 –以10,808位年轻孕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乙肝带菌率

2.3%

2.6%

6.9%

6.5%

7.1%

6.5%

8%

8.4%

7.9%

7.9%

中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教授指出:「香港中文大学在一项以医护相关学科新生进行的研究中,为没有乙肝抗体同学重新接种疫苗,当中15%接种第一针加强剂后没有抗体反应,而另外29%的反应也未如理想。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婴儿期接种过已接种乙肝疫苗,免疫记忆仍有可能随著时间减弱。因此,我们建议医护人员等有较高风险接触乙肝病毒的人士,应考虑接种三针加强剂。」 

劳教授补充:「虽然现时为初生婴儿全面接种乙肝疫苗已经起了一定预防作用,但这一系列研究均说明疫苗的免疫效果未必能终身保护我们。我们将会收集更多数据以进一步研究预防乙肝的长期保护方案。目前,有机会接触乙肝病毒的市民可考虑接受免疫测试,评估是否有需要重新接种疫苗。举例说,如准备怀孕的女性测试出没有乙肝抗体或抗原,我们会建议她们先预留半年时间补种3剂疫苗后才考虑怀孕。」



(右起)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妇产科学系教授劳子僖教授和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教授建议有机会接触乙肝病毒的市民及预备怀孕的妇女可考虑接受免疫测试,评估是否有需要重新接种疫苗。

(右起) 中大医学院妇产科学系系主任梁德杨教授、妇产科学系教授劳子僖教授和微生物学系系主任陈基湘教授建议有机会接触乙肝病毒的市民及预备怀孕的妇女可考虑接受免疫测试,评估是否有需要重新接种疫苗。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