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12月6日

中大公布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PISA 2015) 研究结果分析香港学生的成就与挑战

2016年12月6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刘国智教授、中大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香港中心总监何瑞珠教授,以及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客座教授黄显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教育研究所「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简称PISA)香港中心」今天(12月6日)公布2015年PISA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在参与研究的七十二个国家和经济体系中,香港十五岁学生的能力表现再居前列。 

中大PISA中心于2015年4至5月期间,以随机抽样方式,邀请了138间中学约5,000名学生以电脑进行测试,评估他们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三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香港学生的科学能力排名第九,阅读(中文)和数学能力均排名第二(图表1及附件1)。 

此外,研究分析了教育成果是否均等,特别是学生的社会及经济状况、性别和移民身份等因素对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社经状况如家长的职业和教育程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小(图表2及附件2);然而,性别和移民身份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仍见显著。女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明显高于男生,差距达28分;男生与女生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表现则并无显著分别(图表3)。无论本地出生或非本地出生的移民子女,均比本地学生成绩稍逊,差距达6至17分(图表4),反映移民子女在学习上需要更多支援。 

同时,研究亦分析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及参与科学活动情况。结果显示,香港学生学习科学的(工具性)外在动机和对科学的喜爱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值,但科学自我效能感则低于OECD平均值。由2006至2015年,香港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工具性)外在动机显著上升,但对科学的喜爱及科学自我效能感则显著下跌(图表5)。学生在科学方面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参与度与其能力表现呈现正面关系(图表6)。 

家庭因素方面,家长在子女年幼时为其安排科学活动、现时与子女的联系沟通,以及给予子女情绪上的支持,均与子女的科学能力表现息息相关。家长在子女约十岁时为其安排科学活动(例如观看有关科学的电视节目),对其学习成效有正面的影响。此外,家长与子女的联系沟通愈多(例如与子女闲谈),及在情绪上给予子女更多支持(例如当子女在校内遇到困难时予以支持),子女的能力表现愈佳(图表7)。 

研究亦收集了其他重要教育过程的数据,包括教学策略及学校风气等,研究人员会继续探讨和发表有关的研究结果。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策划的PISA是一项定期进行的跨国研究,每三年进行一次,旨在了解十五岁学童掌握社会所需知识技能的情况,并评估及比较参与国家和经济体系的教育成效。



(左起)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刘国智教授、中大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香港中心总监何瑞珠教授,以及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客座教授黄显华教授。

(左起)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助理教授刘国智教授、中大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香港中心总监何瑞珠教授,以及中大课程与教学学系客座教授黄显华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