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1月18日

中大证实无创技术准确度高逾六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免肝活检

2010年1月18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教授兼肝脏护理中心主席陈力元教授和副教授黄炜燊教授,以及脂肪肝患者梅先生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教授及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示范使用肝纤维化扫瞄器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若延误诊治,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逐步恶化致肝硬化和肝癌。在亚洲,约15%至30%的人口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肥胖及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患者一般能透过验血或超声波确诊是否患病。而脂肪肝恶化至肝硬化必先经过肝纤维化此阶段,因此准确评估肝纤维化有助医生和患者预测病情。

传统上,肝活检是评估肝纤维化最准确的方法。医生会将一支幼针由右边胸部插入肝脏,抽取约二厘米长的肝活组织在显微镜下检验。病人可能会感到痛楚,亦有少量出血的风险。在每千名病人当中,平均有三位可能会出现内出血。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肝脏护理中心于2007年引进了无创肝纤维化扫瞄器来量度肝脏硬度,肝纤维化越严重,肝硬度指数便越高。这项技术运用在肝炎患者身上的准确度极高,惟对于脂肪肝患者的成效,则尚未被确认。

有见及此,中心与法国波尔多大学于2009年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测试此扫瞄器量度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准确度。参与研究的246位脂肪肝患者先以肝纤维化扫瞄量度肝硬度,并根据结果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其后每名患者均会接受肝活检来确定病情。把扫瞄后评估得出的结果,与肝活检确诊的结果作比较,便可计算出肝纤维化扫瞄的准确度。

肝活检结果显示,在246位患者中,190位确诊为轻微肝纤维化,另外56 位确诊为严重肝纤维化。我们利用肝纤维化扫瞄的结果,透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出肝硬度指数7.9度(7.9kPa)为最佳预测轻微或严重肝纤维化的分界线。在246位患者中,共有148(60%)位患者的肝硬度指数在此界线以下,故界定为轻微肝纤维化。比较这批患者的肝活检结果后,发现肝纤维化扫瞄结果与肝活检有97%相同。换言之,肝纤维化扫瞄的准确度为97%,这批患者能够不接受肝活检下,以接近相同准确度的无创方式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免除不必要的风险与成本。

余下的98(40%)位患者的肝硬度指数在7.9度以上,被界定为患有严重肝纤维化。在对比这组患者的肝活检结果后,发现肝纤维化扫瞄准确度为52%,这些患者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才可确诊病情。

是次研究证实了肝纤维化扫瞄能可靠及准确地评估脂肪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使60%脂肪肝患者免除进行肝活检,减低非必要的风险。因此,中大肝脏护理中心建议,脂肪肝患者以肝纤维化扫瞄作为第一线检查工具,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只有在结果未能确定时,患者才需要考虑接受肝活检。



(左起)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教授兼肝脏护理中心主席陈力元教授和副教授黄炜燊教授,以及脂肪肝患者梅先生

(左起)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教授兼肝脏护理中心主席陈力元教授和副教授黄炜燊教授,以及脂肪肝患者梅先生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教授及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示范使用肝纤维化扫瞄器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陈力元教授及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示范使用肝纤维化扫瞄器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