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2年11月16日

中大建築學院教授獲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港幣1,250萬元 重塑大東山爛頭營

2022年11月16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教授(中)與項目研究員何子偉先生及李敏婷小姐出席記者會公布項目詳情。

鍾宏亮教授與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秋季時爛頭營漫山芒草,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遠足。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改造後會成為「保育研究支援站」。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內部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教授及其團隊,繼去年獲大嶼山保育基金撥款逾千萬元推行「重塑水口」項目後,今年再獲資助約港幣1,250萬元,進行名為「重塑爛頭營:透過參與行動共創建築復修及自然保育」的保育管理協議項目,為期三年。

爛頭營位於大東山(海拔869米,香港第三高峰)與二東山(海拔749米,香港第九高峰)之間的山脊,營地包括19座外型粗獷的單層石屋、村民共用設施及山徑網絡。百多年前,西方宣教士到華南及香港傳教和創辦各種社會服務。由於他們未能適應香港的酷熱夏季和熱帶疾病,於是在高地建立營地用作避暑、退修和療養。爛頭營是華南及東南亞現存唯一具有此規模及風格的石屋建築群,該地不僅是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的見證,在香港以至東南亞的歷史文化都有很獨特的地位。

近一百年來,爛頭營的居民一直維持營地的運作和保養石屋,並自行開闢兼打理通往爛頭營的幾條山徑。在山下社會急促發展之際,這個至今仍沒有電力及自來水供應,只可徒步前往的爛頭營在經歷百年滄桑後,仍然保留了一個世紀前的風貌,簡樸的鄉郊生活和獨特的生態文化景觀依然猶存。然而在近年,爛頭營的大自然美景,如秋季的漫山芒草,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休閒遠足,造成嚴重環境破壞、山徑被過度使用,而遊人侵犯居民隱私和破壞石屋和設施時有發生。

重塑爛頭營計劃由團隊與居民共同構思,冀通過參與行動,為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共創全面而可持續的保育措施。計劃以修復和改造一座百年石屋作「保育研究支援站」為核心,涵蓋建築群保育、大東山生態多樣性記錄、遊客行為分析,亦會開發一個數碼平台,用於收集和分析有關生態價值及人為影響的數據,以促進社區參與、持分者能力建設及公眾教育。項目將透過修復歷史建築群、保護生態環境及培養遊客尊重居民私隱和愛護環境的意識,推動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的長遠保育與關懷。

團隊在計劃首年將專注於搜集爛頭營的文獻紀錄、實地考察建築物及地理景觀,以及爛頭營和大東山一帶的生態環境與遊客影響基線調查等;第二年開始修復其中一間石屋;最後階段則透過實地教育活動和數碼平台進行公眾教育。

是次修復的石屋,以前為擔當爛頭營「看守者」的宿舍,「看守者」負責守護爛頭營的19座石屋、所有營地設施和周邊自然環境。因此團隊與居民決定將該石屋改造成「保育研究支援站」,延續它作為「看守者基地」的使命。

鍾宏亮教授很高興能再獲資助,用以保育爛頭營這具有獨特歷史價值的建築群,並說:「爛頭營是全港海拔最高、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群。修復工作進行時,團隊將要應付高山環境、各種惡劣天氣條件,以及面對物資運送困難、缺水缺電等情況,是極具挑戰性的項目。我們希望藉此項目,讓大眾了解歷史建築修復的過程,並學會欣賞這些寶貴的文化景觀和四周自然環境。」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教授(中)與項目研究員何子偉先生及李敏婷小姐出席記者會公布項目詳情。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教授(中)與項目研究員何子偉先生及李敏婷小姐出席記者會公布項目詳情。

 

鍾宏亮教授與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鍾宏亮教授與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團隊成員到爛頭營實地考察。

 

秋季時爛頭營漫山芒草,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遠足。

秋季時爛頭營漫山芒草,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遠足。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改造後會成為「保育研究支援站」。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改造後會成為「保育研究支援站」。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內部情況。

圖中為是次修復的石屋內部情況。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