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卢煜明教授荣获被喻为诺贝尔奖预测指标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继日前获颁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卢煜明教授今日再获颁「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 化学」 (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 – Chemistry),以表扬他凭藉血浆DNA诊断技术,开创「无创产前诊断」方法的革命性贡献。根据奖项的主办单位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Science Business of Thomson Reuters)表示,「引文桂冠奖」的获奖人在其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因此被视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诺贝尔奖。
根据Web of ScienceTM的科学研究引文资料显示,卢教授自1997年起发表的14份有关「无创性产前诊断」科研文献,至今已被引用了超过6,000次。卢教授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中,被引用的次数位列全球首0.1%。单是其1997年在《刺针》(Lancet) 发表的研究论文(Lo, Y. M. D., et al. (1997). Presence of fetal DNA in maternal plasma and serum. Lancet, 350(9076), 485-487),至今已被引用了1,000次。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认为,在科研界中,文献引用率愈高,代表有关研究的认受性愈广泛,愈大机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对于其「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连日获不同团体颁授荣誉,现为中大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的卢煜明教授表示十分鼓舞。卢教授表示:「我代表团队衷心感激各界对有关研究成果的肯定。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在分子医学诊断进行更多深入研究,期望可把产前诊断和癌症检测技术再向前推进,令方法更准确和全面。」
卢教授于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发表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卢教授及其团队后来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至臨床诊断,成为医学界的重大突破。有关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至今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孕妇受惠。此外,卢教授的团队又透过大型平行测序技术及创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体血浆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从而可及早预测多种遗传病。这技术更可应用到多种癌症的检测。
卢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及科学界影响深远,屡获国际殊荣,当中包括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2006年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合会─分子诊断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学院(NACB)杰出科学家奖、2006年裘槎基金会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07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Sigi Ziering奖、2012年AACC-NACB临床化学杰出贡献奖、2009年富布赖特香港杰出学者奖,以及2014年费萨尔国王国际医学奖。卢教授亦分别于201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去年成为首位获颁美国临床化学协会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的华人;至日前更获颁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关于「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汤森路透自2002年起,每年都会根据来自其权威的引文资料库 Web of ScienceTM分析科学研究引文,透过客观的数据鉴别在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及经济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而可能在本年度或不久的将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者,以颁授「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自2002 年迄今汤森路透已准确预测 39位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