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且連帶腫瘤附近健康的肺部組織一併切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完成全球首例運用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以微波消融術治療轉移性的肺腫瘤。由2022年10月至今,研究團隊利用相關技術,已經為三位病人進行微波消融,治理六個肺轉移組織。此嶄新手術讓醫生可精準地以無創傷性的微波消融術去除肺部周邊,甚至末端的腫瘤,同時盡量保留患者的肺功能。技術現時正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目標於全球完成145例。
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可減低手術創傷及保存肺功能
肺轉移出現在癌症晚期的階段,患者通常曾經接受手術治療,或正接受化療,這些治療衍生的副作用已經對他們生理或心理造成不少負荷。手術切除是肺轉移的常規治療方式,但手術具創傷性,亦可能損害肺部的健康組織。
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是一種先進的無創手術方式。胸腔外科醫生利用先進的導航平台操控支氣管鏡,再將用作消融的導管探頭準確放進肺轉移組織的位置,釋放微波能量以破壞病變組織。此技術不會對病人造成任何傷口,大部分病人術後沒有任何痛楚或出血。此外,由於不需要切除肺部組織,不損害任何健康的肺部組織,可以為病人保存最多的肺部功能。
近幾年,中大醫學院在導航支氣管鏡應用上擔當全球領導角色。新技術讓醫生可以準確尋找肺部周邊的腫瘤位置,協助進行診斷及治理。「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系統」是最新的技術突破,使用機械人系統進一步提升氣管鏡在細小的氣道中導航的精準度及穩定性。以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系統進行微波消融術處理肺轉移腫瘤,是一個全新的治療方式,或會改變日後的臨床方案。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醫生解釋:「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內窺鏡檢查,通常由專門醫治肺病的醫生進行。新型的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檢查使用實時光學影像和電磁定位,於狹窄而複雜的氣管進行導航。經訓練的醫生透過操作控制台,遙距操控機械臂上的支氣管鏡,便能準確地驅動到肺部的目標位置。此先進的機械人系統可以保持儀器在氣管內的穩定性,提高病變組織定位的效率和準確性,進行微波消融術。」
中大醫學院是亞太區胸腔外科治療的先驅
中大醫學院的胸腔外科團隊一直是推進亞太區胸腔外科微創技術的先鋒,包括研發用於肺部切除的單孔胸腔鏡手術、利用「混合手術室」進行「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及影像導航手術。「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是團隊的另一突破性創舉。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進行了全球首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糅合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功能上的優點,以及我們『經支氣管微波消融術』領先世界的豐富經驗,成就了此新技術,現在我們可以給予肺轉移病人一個無創的治療選擇。」
吳教授續說:「晚期癌症患者通常會有多個肺轉移病灶分布於左右肺。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手術需要切除散落於兩邊肺的多個部位,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甚至因為患者的身體需時復元而延遲化療。我們現時透過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可以在不用開刀切除肺部組織的情況下,同時治療兩邊肺,幾乎不會影響患者的肺功能或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