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合办「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第四届国际临近预报及超短期预报专题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同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气象学会,于7月25至29日在中大合办「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第四届国际临近预报及超短期预报专题研讨会」。
该研讨会首次在亚洲地区举行,并获中大学术及专业会议基金慷慨捐助。是次研讨会以「从临近预报和中尺度模式科学至服务」为主题。逾1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及与会者分享及交流有关临近预报的研究成果。临近预报一般是指透过气象数据及高精度快速更新的气象产品,对未来数小时具重大影响的天气变化作出预测,并提供相关预报服务。
大会邀得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及研究司大气研究和环境分司Alexander Baklanov教授、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临近预报及中尺度研究工作小组联合主席Jeanette Onvlee博士、香港天文台台长及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岑智明先生,和中大协理副校长及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冯通教授担任开幕礼的主礼嘉宾。
冯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恶劣天气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活动,而恶劣天气事件的临近预报及超短期预报,对预报员和决策制定者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提高此类短期预报的准确性对社会意义重大。」Alexander Baklanov教授表示:「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涵盖社会正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包括极端天气、水文、城市化和新技术。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的工作小组正展开具重大影响的天气、极地预报及季节内和季节平均预报的研究项目。」
于为期5天的研讨会中,出席会议的专家及与会者就以下专题发表研究报告,当中包括:重大影响天气事件超短期预报;新型观测仪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数据同化、集成预报;临近预报与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融合;城市气象学;从临近预报与超短期预报科学到服务转移;恶劣天气预报在公共天气服务、交通、公共设施中的应用;检验与验证;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的预报示范项目及研究发展项目。
今年研讨会的其中一个专题为航空临近预报,专门讨论「航空研究示范项目」。该项目是世界天气研究计划和航空气象学委员会的合作项目,旨在展示临近预报及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技术如何支援在未来15年或以上于全球逐步展开的新一代航空服务。另外,与其相关的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工作坊亦于7月20至22日在中大举行。约30位参加者接受关于最新的临近预报及中尺度模式技术培训,针对航空业界对0-6小时临近预报的需求,提高航空气象服务的能力。
自2005年起,临近预报及超短期预报专题研讨会每隔3至4年于世界各地举行。过往三届的研讨会分别在巴西里约热内卢(2012年)、加拿大惠斯勒(2009年)及法国土鲁斯(2005年)举行。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由191个国家及地区组成,是联合国系统有关地球大气现状和特性,它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它产生的气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资源的分布方面的权威机构。鉴于天气、气候和水循环无国界,全球性国际合作对气象和业务水文的发展以及通过它们的应用产生效益十分重要。世界气象组织为这一国际合作提供了框架。
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2011年成立,旨在推广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并汇聚中大各相关领域的优势,建立协同效应,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研究所的六大发展项目包括:
• 气候变化、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 能源技术及节能计划
• 可持续城市设计及公共卫生计划
• 环境政策与管治计划
• 中国环境计划
• 社区外展计划(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地球保源行动)
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会与业界、政府、非政府机构及社区持份者紧密合作,共同为下一代缔造更美好环境。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资讯,请浏览www.cuhk.edu.hk/i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