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中大演讲
201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艾德里安•伯德教授 (Prof. Adrian Bird)及胡达•佐格比教授 (Prof. Huda Y Zoghbi) 日前莅临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逸夫书院,分别以「从DNA甲基化到大脑功能」(From DNA Methylation to Brain Function)及「蕾特氏症﹕从临床到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与神经回路」(Rett Syndrome: From the Clinic to Genomes, Epigenomes, and Neural Circuits)为题主持讲座,吸引四百多名中大及本地其他大学和中学的师生,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出席。
2016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英国爱丁堡大学布坎南遗传学讲座教授艾德里安•伯德及美国贝勒医学院儿科及分子与人类遗传学教授胡达•佐格比,以表彰他们发现一类基因和蛋白,能够确认染色体DNA内一种可以影响基因调控的化学改变;并确立这基因的突变是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蕾特氏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约每一万名女孩中会有一人患上此症,当病发时,他们的智力发展会倒退,出现强迫性行为如来回搓动双手,最终失去手部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伯德教授的团队于1990年代发现能够识别methylC并关掉基因功能的染色体结合蛋白,其中一种称为MeCP2。佐格比教授随后发现,MeCP2中发生基因突变是蕾特氏症的主要原因。其后两位教授的研究小组各自以小鼠为实验模型。佐格比教授证明以脑深层刺激方式,可治疗一些学习和记忆的症状,同样的治疗,亦曾用于柏金逊症的患者身上。相对于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中出现不可逆转的损毁情况下,伯德教授的研究小组发现注入methylC结合蛋白的活性基因可使蕾特氏症的动物模型修复正常。这发现能提供以基因编辑的新兴技术来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这些高互补性的研究再次证明基础科学的力量,是揭示人类发展和疾病因由的重要基础。
艾德里安.伯德教授(Prof. Adrian Bird)简介
艾德里安.伯德教授于1947年出生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现为英国爱丁堡大学布坎南遗传学讲座教授。他于1970年获苏塞克斯大学生物化学理学士学位,并于1972年获爱丁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曾在耶鲁大学和苏黎世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72–1975),并先后于MRC哺乳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1975–1986)及维也纳分子病理学研究所(1987–1990)进行研究。自1990年起,他于爱丁堡大学担任布坎南遗传学讲座教授,协助创办该校的威康信托细胞生物学中心,并兼任中心主任一职(1999–2011)。随后,他成为威康信托基金会理事 (2000–2010),其间于2007年至2010年为副主席。他是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爱丁堡皇家学会及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胡达.佐格比教授(Prof. Huda Zoghbi)简介
胡达.佐格比教授于1954年于黎巴嫩贝鲁特出生,现为美国贝勒医学院儿科及分子与人类遗传学教授、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珍与丹•邓肯神经科学研究院主任及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她于1975年取得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生物学理学士学位,并于1979年获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之梅哈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于1979至1982年间,她在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儿童医院担任驻院医生,随后在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1982–1988)。之后她一直在贝勒医学院儿科系任教,由助理教授(1988–1991)至副教授(1991–1994),自1994年起出任教授。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有关「邵逸夫奖」
「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得奖者应仍从事于有关的学术领域,在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或应用上有杰出贡献,或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领域有卓越之成就。评选的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和丰富人类精神文明。
「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爵士的意愿而设,于2002年11月宣告成立。「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