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6月20日

中大举办研讨会探讨香港聋人教育新方向

2014年6月20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左)致送纪念品予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廖锦霞小姐。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中心)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于6月19日至21日在中大校园举办「2014 手语双语及聋人教育研讨会」。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文学院副院长赖品超教授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廖锦霞小姐于昨天(6月19日)主持开幕仪式,为一连三日的研讨会揭开序幕。 

霍泰辉副校长致辞时表示:「现今学术研究的价值,除了考虑其可带出的新发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这些新发现来造福社会。中大的手语语言学研究正正体现了这一点,为香港提供一个重新检视手语在聋人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的机会。」 

近年,聋人学校开始使用「手语双语模式」去培养和教育聋童,主流学校亦逐渐引入「手语双语模式」去支援聋生的课堂学习。然而,很多聋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仍然对学习手语会否影响聋童的口语发展及学业成绩感到疑惑。 

针对以上问题,是次研讨会集中探讨在聋校和主流学校实施手语双语的要素,希望为聋人教育研究带出新方向。超过二百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本地和海外学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参与是次研讨会,听取由本地及海外手语语言学和聋人教育专家所发表有关「语言输入」、「语言发展与语言评估」、「手语双语计划中的聋教师的角色」、「主流环境下的聋人教育」等主题的演讲。 

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于2006年近6,500万的慷慨捐助,中心得以推行「赛马会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计划),包括为有0-3岁聋童及家长开设的婴儿手语班、为学前聋童开设的手语双语中文阅读计划,以及在幼稚园和小学的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计划亦发展出一系列支援聋童及健听儿童的学习资源,包括有助中文语法的图书、言语感知训练的手册、视觉及多感观教材、手语评估及网上中文评估等。 

经过八年的试验和实践,中心已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见解,发现教育聋童的最适条件就是实行「手语双语」和「共融教育」这两个方针。当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一) 以手语和口语让聋生和健听生同时在主流学校中接受教育;和 (二) 把一个小组的聋生,而非个别聋生,安排到同一个课室中和健听学生一同接受健听老师和聋人老师的协作教学。 

以持续评估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个丰富的环境语言下学习的聋生,其口语和读写能力普遍能增长至满意水平。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是持续进步,手语并没有对口语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在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计划中的聋生有能力在成绩上超越于其他单独在主流学校就读的聋生。更令人欣慰的是,在班级上共同平等成长的聋生和健听生,都能欣赏个别差异,接受「聋」和「手语」并非缺陷,而是培养社会共融的力量。 

「手语双语模式」得到许多本地机构和组织的支持,包括众多聋人组织、家长协会,以及不同的专业服务机构和研究中心,如劳工及福利局康复谘询委员会、卫生署儿童体能智力测验服务等政府组织。同时,许多立法议员也对「手语双语模式」表示支持。

随着「手语双语模式」的成功消息传向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荷兰、台湾、日本、中国大陆、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尼、土耳其、美国等的聋人教育研究者,都前来参观计划,希望获得对该模式更深的见解,以指导当地计划的发展。 

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从1993年开始得到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研究拨款、大学直接拨款及其他捐助,以发展手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于2003年在中大正式成立,乃亚太区第一所专注在手语语言学研究及聋人训练的中心。 

中心不仅参与国际性的合作研究,同时也在统筹很多亚洲聋人机构的研究培训工作。正在进行中的亚洲手语语言学研究及培训计划,将会使亚洲的聋人和健听人共同得益,并支持亚洲各大学在手语语言学方面的发展。 

网站:http://www.cslds.org/  
电邮:cslds@arts.cuhk.edu.hk
电话:3943 4178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左)致送纪念品予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廖锦霞小姐。

中大副校长霍泰辉教授(左)致送纪念品予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经理廖锦霞小姐。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