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8月19日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显示香港人整体生活质素持续改善

2008年8月19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教授;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香港亚太研究所所长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经济学系副教授关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生活质素研究中心公布最新的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显示,香港人整体的生活质素在过去五年持续改善。2007年的整体生活质素指数较前一年上升。在三项分类指数中,除经济分类指数轻微下跌外,社会分类指数及环境分类指数较2006年轻微上升。

2007年香港整体的生活质素指数为109.19,比2006年的终值108.90、2005年的108.34、2004年的105.78、2003年的104.20及2002年基准数值100.00为高,反映了香港整体的生活质素持续改善。

在2007年,21个指标中共有13个指标显示较去年进步(见附件一)。其中港人对政府的表现满意程度持续上升。本港经济持续改善,除失业率显着下降外,市民对经济现况的评价(反映于经济现况指数)亦较前一年明显上升。环境方面,本港的水质、噪音污染及都市固体废物循环再造也比前一年改善。

此外,共有6个指标显示比前一年差(见附件二)。当中,传染病呈报比率均高于前一年。港人对现时生活的满意程度较2006年轻微下降。虽然经济普遍向好,港人于2007年的房屋负担能力较2006年大幅下跌。由于2007年租金上升,租金指数较前一年明显下跌。环境方面,本港的空气比前一年差,但跌幅温和。

总括来说,在2007年,除死亡率及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与前一年相同外,共有13个指标的表现较以前佳,6个比以前差。

2003年,中大社会科学院特别编制了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希望透过此项全面及持续编制的社会指标,协助量度及监察廿一世纪香港人生活质素之转变,并为政策制订者及社会大众提供有用的参考,更藉此倡议提高香港人生活质素,引起各界的关注。此项指数的最新数字,由2003年起,每年公布一次。为此,中大更成立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以进行持续性的研究。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由三组分类指数,合共21个指标组成(见附件三)。指标的选择,是基于涵盖度、代表性、可量度性,以及对港人生活质素的重要性等准则。

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以2002年作为基准年,是年的数值被订定为100。如某年的指数高于100,表示该年香港人的生活质素,较2002年佳;如指数小于100,代表该年的生活质素,比2002年差;如指数同为100,则反映该年的生活质素,与2002年相若。

有关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的详情,请浏览香港生活质素中心网址︰http://www2.cuhk.edu.hk/ssc/qol

附件



左起: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教授;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香港亚太研究所所长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经济学系副教授关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

左起: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教授;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副教授伍世良教授; 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香港亚太研究所所长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少南教授; 中大生活质素研究中心主任及经济学系副教授关焯照教授;以及 中大社会学系教授丁国辉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