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中心
中大工程学院杨伟豪教授荣获信息论最高荣誉 ⏤ IEEE克劳德•香农奖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所长杨伟豪教授,获国际权威组织电机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信息论协会颁发2022年度克劳德•香农奖(Claude E. Shannon Award),该奖项为信息论领域的最高荣誉。杨伟豪教授将于 2022 年在芬兰埃斯波举行的 IEEE 信息理论国际研讨会上发表「香农」演讲。
杨伟豪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信息论专家,也是网络编码领域的联合创始人,其科研成果在网络通信及信息存储等多种实际应用场景带来极具指标性的影响。他共同创立的网络编码研究所乃网络编码前沿研究的重镇,至今已成功开发网络编码理论在不同范畴的应用。另外,他联同美国南加州大学张箴教授,通过证明「张-杨不等式」,确立了一类称为非香农型不等式的存在。这些不等式推进了多项相关研究的后续工作,继而演变出一门融合了信息论与数学的研究新领域。
杨教授现在于中大专注研究信息论和网络编码技术,并开发出一种名为分批稀疏码(BATS code)的网络编码算法,可以大幅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减低数据包流失的情况。杨教授与其团队成立了安眺科技有限公司(n-hop technologies Limited)并担任董事。安眺科技是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初创公司,专注研发BATS技术,用于解决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包流失的问题。目前,他们正应用这项技术在缺乏完善网络覆盖的郊野公园提供Wi-Fi服务,使行山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导航、查询天气消息、上传图片到社交媒体,以至求救等。杨教授亦参与成立一家名为中大编码(CU Coding)的初创公司,专注于网络编码在数据存储和物理层的应用。
杨教授凭藉其信息论研究贡献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包括2021年IEEE理查德•汉明奖章、2018年ACM SIGMOBILE时间考验论文奖和2016年IEEE Eric E. Sumner奖,并获得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科学院和IEEE的院士荣衔。杨教授亦拥有关于BATS编码的10项专利。
中大工程学院杨伟豪教授荣获信息论最高荣誉 ⏤ IEEE克劳德•香农奖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卓敏信息工程学讲座教授兼网络编码研究所联席所长杨伟豪教授,获国际权威组织电机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信息论协会颁发2022年度克劳德•香农奖(Claude E. Shannon Award),该奖项为信息论领域的最高荣誉。杨伟豪教授将于 2022 年在芬兰埃斯波举行的 IEEE 信息理论国际研讨会上发表「香农」演讲。
杨伟豪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信息论专家,也是网络编码领域的联合创始人,其科研成果在网络通信及信息存储等多种实际应用场景带来极具指标性的影响。他共同创立的网络编码研究所乃网络编码前沿研究的重镇,至今已成功开发网络编码理论在不同范畴的应用。另外,他联同美国南加州大学张箴教授,通过证明「张-杨不等式」,确立了一类称为非香农型不等式的存在。这些不等式推进了多项相关研究的后续工作,继而演变出一门融合了信息论与数学的研究新领域。
杨教授现在于中大专注研究信息论和网络编码技术,并开发出一种名为分批稀疏码(BATS code)的网络编码算法,可以大幅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减低数据包流失的情况。杨教授与其团队成立了安眺科技有限公司(n-hop technologies Limited)并担任董事。安眺科技是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初创公司,专注研发BATS技术,用于解决无线多跳网络中数据包流失的问题。目前,他们正应用这项技术在缺乏完善网络覆盖的郊野公园提供Wi-Fi服务,使行山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导航、查询天气消息、上传图片到社交媒体,以至求救等。杨教授亦参与成立一家名为中大编码(CU Coding)的初创公司,专注于网络编码在数据存储和物理层的应用。
杨教授凭藉其信息论研究贡献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包括2021年IEEE理查德•汉明奖章、2018年ACM SIGMOBILE时间考验论文奖和2016年IEEE Eric E. Sumner奖,并获得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科学院和IEEE的院士荣衔。杨教授亦拥有关于BATS编码的10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