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1年3月3日

中大工程学院二十周年志庆推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 与社会同迈进

2011年3月3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工程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左)和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展示学院过去二十年的发展里程

为志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工程学院二十周年院庆,学院推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即生物医学工程学、能源工程学、网络保安、金融工程学、纳米科技,以及系统整合电子与光电子封装,开创发展新路向,并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院将增拨资源开办相关课程,并增聘教研人员,以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亚洲工程学重镇的领导地位。 

国际着名电子工程学学者汪正平教授于2010年从美国返港加盟中大,出任工程学院院长,期望一展抱负,贡献香港工程教育。汪教授中学毕业后赴美升学,他表示当地很多尖子选修工程学,社会上亦有不少事业有成的人士是念工程出身的。他期望带领中大工程学院成为全球顶尖的工程学院,提供全面的工程学教育,吸引香港的优秀学生入读,并为有志投身科研的研究生提供精英培训。 

近年,中大工程学院亦积极与中学生接触,又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室,以增加他们对工程学课程及前景的认识及兴趣。汪教授表示:「工程教育的培训相当全面,毕业生的出路和前途甚佳。中国国家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出身,着名诺贝尔奖得主、前校长高锟爵士亦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学大师。」他又指出国内的高科技产业有很大发展潜力,对工程人才需求甚殷,精通两文三语的香港毕业生到国内发展极有优势。 

汪教授从事教育多年,深知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和提供的资源,对工程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相对于邻近地区如国内、日本、台湾和南韩,香港的科技界仍然较落后,因此,汪教授去年与另外四间院校的工程学院院长联署去信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倡议组织科技发展委员会,专职向行政长官建议及汇报关于科技发展的事宜。 

汪教授表示:「透过加强支援科技事业,政府可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为现今这个相对单调、以金融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注入新元素。香港拥有顶尖的工程学院,有能力带领珠三角地区的科研发展,全面促进高增值的经济活动,有助解决香港现正面对的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此外,汪教授亦期望带领学院在工程基础和应用上的研究,加强与内地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国家同步发展。 

工程学院筹备了多项庆祝二十周年的活动,让学生、校友和教职员一起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活动详情将于稍后公布。 

六大发展领域简述如下: 

生物医学工程学:香港人烟稠密,人口老化,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医学知识的传授已经相当成熟,医疗科技或仪器上的革新是近年医学进步的主要范畴。 

能源工程学:地球暖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各行各业都寻求提高能源效益的方法。研究生产绿色能源,制作简化物流程序的程式等都是工程师可为业界开源节流带来的贡献。 

网络保安:网上交易和通信日趋流行,互联网世界带来方便之余,亦引伸保安问题,例如国家领袖之间的通信会否有泄露的危机等。因此,当网络变得愈来愈普及,社会对网络保安的需求就愈迫切。 

金融工程学: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工程学科和金融业必须互融发展。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配以工程学的科学计算,以解决业界的难题。新的研究范畴包括以科学理论计算风险管理、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供安全准确的电子化交易。 

纳米科技:纳米科技的应用范围包罗万有,尤其是可用以更精确完成工程工序和生产更微小的产品。以纳米技术研发的新物料,可以代替现有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有助保护地球生态。

系统整合电子与光电子封装:这项技术是将电子组件整合,以生产一些高科技电子产品,例如手提电话、手提电脑,以及所有其他消费品和高效能计算机。学院五个学系皆会参与其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及电子工程学系会负责系统设计;可靠性和热管理范畴会由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主理;生产物流控制为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研究领域;而电子工程学系和信息工程学系则会协助系统正式使用和投入生产。学院积极与珠三角地区数千间厂房合作,并提升其技术水平。 



中大工程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左)和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展示学院过去二十年的发展里程

中大工程学院院长汪正平教授(左)和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展示学院过去二十年的发展里程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