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成立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领导环境研究及知识转移 带领亚洲可持续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成立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所),透过研究、教育及知识转移,提供对有关领域的意见及指引,领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将于本周六(10月22日)举行成立典礼暨学术研讨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邱腾华先生及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主礼;并邀得两位专题讲者──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气候诊断项目首席科学家刘雅章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教授,分别发表题为「高分辨率数值模型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及「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的演讲。
中大在环境研究及教育课程方面拥有坚实基础。由于相关范畴涉及多个学科,研究所的成立有助整合及巩固中大在环境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优势和成果,以成为亚洲的顶尖研究机构,领导区内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将由国际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以及由社会领袖、政府官员和大学主管人员组成的督导委员会领导。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中大一向致力重点发展环境研究及教育。校内不同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一直在其专责领域为环境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决心汇聚大学各个相关领域的优势,建立协同效应,发挥重要的影响力,透过研究、教育和知识转移,为香港、内地以至国际间带来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新启迪,裨益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所所长林健枝教授表示:「研究所将在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城市环境、公共卫生及环境政策方面展开世界级的跨学科研究及教育项目。它提供一个理想平台,促进大学与全球策略伙伴的合作,以发展研究项目和教学课程,并举办国际会议与研讨会,协助优化公共政策。」
优质环境教育 培育人才
中大几乎所有学院、书院及通识教育课程均提供有关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元素,目前约有30个本科及研究课程的内容与环境有关。书院亦积极提供更多服务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扩阔国际视野,尤其是增进对较落后地区的了解。
研究所将融合各学科领域的环境专业技术及知识,在课程上既广博、又深入,为本港院校中所独有。它将与各相关课程紧密连系,确保并提升课程质素。在2012/13学年,大学将推出与环境相关的新本科课程,包括地球系统科学及能源工程学课程;而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市)、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南京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等策略伙伴合作的交换生计划亦已展开,其网络亦将继续扩展。
外展服务 惠及社区
研究所将推行一连串外展及知识转移计划,如举办展览、研讨会及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让本地社区受惠。此外,一所「气候变化及极地博物馆」亦将成立,展出知名环保专家李乐诗博士毕生在三极(北极、南极和珠穆朗玛峰)从事考察工作中所得的珍藏,向学生和社区生动地展现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人类对此带来的影响。
此外,研究所亦会开展一项外展计划,协助不同组织设计及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以期减低社区的碳排放;计划中进行的活动亦将成为中小学的通识教育平台。
研究所六大发展项目:
- 气候变化、环境监测与管理–研究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监测环境变化,并提供适切的资料以协助规划及制定政策及策略,应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 能源技术及节能– 进一步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如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智能节能策略。
- 可持续城市设计及公共卫生– 研究城市中的热流、空气、水、噪音及废物,探究创新方案以应对因城市规划与设计所产生的问题,并评估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 环境政策与管治– 是本港首个为发展有关公众参与、环境及社会运动策略而设的计划,以促进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中国环境计划– 就地区与国家的环境及发展策略提供政策意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如城市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外展计划– 在大学发展均衡而全面的环境教育课程;在社区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并协助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制定环境及/或减碳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