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8年10月29日

中大研发低成本高精度纳米芯片有助检测有害物质 保障食品安全

2018年10月29日
分享
列印

中大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左)及叶幸权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理学院助理院长(教育)、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最近开发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拉曼光谱仪用的纳米芯片,能更有效和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有助保障并改善市民健康。 

「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迫切议题,各地对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例如常见的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现已被列入基本检查范围。然而,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有一定局限,例如质谱法检测食品的费用昂贵且需时长,而免疫法可检测的有害物质种类又不够多。为应付庞大需求,必须开发低成本、准确、快速、用途广泛的新型检测方法。 

近年新兴的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分析法是其中一个可行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皆有其独特的拉曼「指纹」,可以利用拉曼光谱仪作精确的检测。另外,拉曼光谱仪可移动携带,最细小的机种只有手机大小,而且制备样本容易、检测流程快速,只需要微量检测物即能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惟每次检测时,均需要将检测物放置于特定的光学芯片上以增强信号,而目前市面上所售芯片的价格颇高,增加检测成本。 

为普及拉曼光谱仪的应用,使「食品安全」得到更大保障,国际知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建方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利用高质量的金或银纳米颗粒,简单涂抹于玻璃片上,制成适用于拉曼光谱仪的纳米芯片,能有效并精准地增强被检测物的拉曼信号,从而检测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而且成本低廉。 

王教授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制作此低成本高精度的芯片,全因我们的专利技术,能够摆脱无尘室的环境,在一般的实验室便可进行生产。透过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形貌,便能有效增强其纳米颗粒与光线的相互作用,提升芯片效能。所以相比其他同类产品,此纳米芯片的成本及检测效果皆较为优胜。我们正在将此技术商业化,预计一年内推出市场。」 

中大研发的低成本高精度纳米芯片可应用于任何能被拉曼信号检测到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除了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于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亦能检测食品中各式各样的有害农药及食品添加剂。同时,此纳米芯片的检测范围能够拓展至各个领域,例如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甚至爆炸物的检测。 

此外,王教授的团队亦透过结合这些纳米颗粒和二氧化钒,制造一种可以控制近红外辐射穿透率的透明基底,用以控制室内温度。这种基底有机会发展为智能窗户,如能被广泛应用,将有助减少使用冷气机,做到节能减排,为环境带来莫大好处。 

于「创新科技嘉年华」展出11个科研项目 

中大将于11月3至11日参加由创新科技署于香港科学园举行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欢迎各界人士亲临中大摊位(编号:F08),认识低成本高精度纳米芯片的技术,并了解中大其余十项创新科研项目,摊位内设有互动游戏,以加深参观者对展出项目的认识。 

日期:2018年11月3至11日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7时(周六及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周一至五)
地点:沙田香港科学园第三期12W一楼三号会议中心
         (中大摊位编号:F08) 

「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网址:https://itm.gov.hk/ 

关王建方教授 

中大理学院助理院长(教育)、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是纳米技术和等离子体激元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自2005年加入中大以来,王教授与其研究团队致力研究「胶体等离子体金属纳米晶体」(colloidal plasmonic metal nanocrystals)。其杰出成就为他带来多项荣誉,包括2018年3月颁发的第31届「花剌子模国际科学奖」(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普林斯顿仪器公司2014年至2017年影响力出版奖,以及国家教育部授予2016年度高等教育杰出科学研究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大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左)及叶幸权博士

中大物理系教授王建方教授(左)及叶幸权博士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