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8月11日

中大文物馆同期展出珍贵甲骨与铜镜

2017年8月11日
分享
列印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策展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博士(左)及《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策展人、中大文物馆副研究员何碧琪博士。

(左起)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中大文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莫华钊先生、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联合书院院长余济美教授、中大图书馆副馆长刘丽芝博士及中大出版社社长甘琦女士主持剪彩仪式。

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致送纪念品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

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致送纪念品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博士。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致欢迎辞。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展览

「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

双鱼镜 金,12–13 世纪 直径19.4 厘米,缘高0.75 厘米,重1508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金代双鱼镜非常有名,设计、工艺、地域特色都值得一谈。此镜镜缘阔大,内里用浅浮雕的方法展示了两条鲤鱼。水波纹包围鱼的四周。鲤鱼鳞片非常清晰。水波纹与鳞片纹都要求镜模制作工匠具备异常精细的雕刻工艺。鲤鱼的形态极具动感。我们只看到鱼头与大截鱼身的一边,但鱼身在近尾部位反转,让我们看到鱼身的另一边,活像鲤鱼在江河里翻波逐浪,腾跃嬉戏。镜体面积阔大、非常厚重,虽然有镜钮可供穿绳提起铜镜,但提起时仍觉厚重,此镜可能需要放在镜架上,不太适合用双手捧持旋转。此镜亦未必是供人们日常照看,反而可能是作为一珍贵艺术陈列品展示。虽然类似铜镜在中国各地都有收藏,但有明确记载的出土地点都在中国东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反映此类镜在金国起源地的受欢迎程度。

「湖州石家念二叔」反文花鸟镜 宋,11–13 世纪 最宽处12.97 厘米,缘高0.38 厘米,重290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宋代菱花形铜镜非常流行,此镜镜缘在八角形上另加菱花的花尖形,乃创新之处。镜缘内饰有一对仙鹤,左的含颈伫立,右的展翅起舞。仙鹤旁饰有竹树,仙鹤脚下是石头、坡岸,再下面是水波。仙鹤象征长寿,竹树象征节气,石头象征坚毅长久,都是吉祥祝愿的文化符号。镜钮上方有「湖州石家念二叔照子」之反文。「湖州石家念二叔」乃作坊的铸镜记号。观之其他「念二叔」作坊记号均无反文,此镜非常特别。因要配合仙鹤的浅浮雕效果,镜匠可能先造镜模,以察看浮雕的呈现。若然如此,铭文可能是用印章印上去的。平常印章上的文字是反文,印出来就成正文。此镜铭文的印章可能是正文,在镜模上印出的就是反文。此镜铭文留待进一步探索。

星辰后天八卦镜 晚唐至宋,10–14 世纪 直径21.9 厘米,缘高0.29 厘米,重625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此镜糅合后天八卦与星象纹,值得研究。钮座有八个乳钉,加上镜钮共九个,外面一层排列后天八卦,最外则是一些星象,这些星象并非我们熟知的廿八宿,有可能是失传道教支派的一些神秘星象。

甲骨四十四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2.8、宽2.3厘米 联合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品 邓祖玄先生惠赠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般说的甲骨文是指殷墟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晚期文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汉字,也是了解汉字和殷商历史非常重要的史料。1969年,邓祖玄先生奉母叶多福女士之命将其父邓尔雅先生(1884-1954)旧藏一共四十四片甲骨慨赠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自2015 年起藏于大学图书馆。这批甲骨的内容包括卜旬卜辞、祭祀、天气等。

甲骨二十七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7.4、宽2.5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棪斋惠赠 李棪教授(1907-1996)旧藏一共二十七片甲骨,于1984年捐赠文物馆。这批甲骨的内容以关于祭祀者最多,其次为气象和卜旬卜辞。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许多关于祭祀的占卜,自在情理之中。而户外活动不论战争、打猎、农渔等,受天候影响很大,气象卜辞也是占卜的大宗。

董作宾《南歌子词》 1956年 甲骨文 纸本水墨 直幅 35.8 × 25.5 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郑明训先生惠赠 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在「甲骨四堂」中最为年轻,后来成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并继傅斯年后出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文物馆藏董氏甲骨文书法,是他在1950年代旅港期间所书。董氏以甲骨文结字用毛笔写就,起笔藏锋而收笔稍出锋,字画流畅润泽,结字随笔画多寡而方正与修长兼容。 释文: (甲骨文)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 (行草)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南歌子。集契文。/纫就女士正。丙申初冬既望,董作宾。 钤印:「董作宾」(白文方印)、「彦堂」(朱文方印)

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金禧庆典,其辖下之中大文物馆将由明天(8月12日)至2017年9月17日同时举行两个展览,分别为「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及「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费用全免,欢迎公众参观。

文物馆于今天(8月11日)同时举行了两个展览的开幕典礼,主礼嘉宾包括麦继强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联合书院院长余济美教授、中大图书馆署理馆长刘丽芝博士、中大出版社社长甘琦女士、文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莫华钊先生,以及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

有关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展览

麦继强教授赠予中大文物馆的铜镜,不但丰富了文物馆的馆藏,更为物质文化艺术史写上重要的一页。这次展览将展出三十五面由麦继强教授惠赠的铜镜,当中最早可溯至战国西汉期,但以宋元明清的铜镜为大类。镜形多变,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八角、桃形、钟形等。纹饰亦非常繁富。此次展览将其分为四单元作陈示:一、花鸟虫鱼、人物建筑;二、神秘图文;三、祝愿铭文;四、作坊产地。

为配合展览,中大出版了《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图录,由展览的客席策展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博士主编 ,藉以为中国铜镜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展示从未发表刊行过的铜镜藏品。

有关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

中大所藏甲骨数量为全港之最,包括由邓尔雅先生家属捐赠予联合书院的四十四版,和李棪先生惠赠文物馆的二十七版。适逢联合书院甲子院庆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金禧庆典,联合书院、中大图书馆与文物馆特意筹划「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展出甲骨、文物馆藏甲骨文与金文书法,以及图书馆珍藏之与甲骨相关的著作,包括多位名家如罗振玉、邓尔雅、董作宾、容庚、商承祚、冯康侯、李棪及饶宗颐等的书法及研究著述。

展览同名图录《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亦已出版,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博士主编,中大文物馆副研究员何碧琪博士在其中撰写了两篇专文,探讨中大在甲骨的学术与艺术方面的成就。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及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详情如下:

展览日期: 2017年8月12日至2017年9月17日
地  点: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下午1时至5时

休馆时间: 逢星期四(公众假期除外)
查询电话: 3943-7416

附件:精选展品简介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策展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博士(左)及《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策展人、中大文物馆副研究员何碧琪博士。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策展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李建深博士(左)及《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策展人、中大文物馆副研究员何碧琪博士。

 

(左起)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中大文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莫华钊先生、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联合书院院长余济美教授、中大图书馆副馆长刘丽芝博士及中大出版社社长甘琦女士主持剪彩仪式。

(左起)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中大文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莫华钊先生、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联合书院院长余济美教授、中大图书馆副馆长刘丽芝博士及中大出版社社长甘琦女士主持剪彩仪式。

 

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致送纪念品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

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致送纪念品予铜镜惠赠者麦继强教授。

 

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致送纪念品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博士。

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梁元生教授致送纪念品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博士。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致欢迎辞。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致欢迎辞。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展览

「方圆天地:麦氏赠镜」展览

 

「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

「典雅劲健:香港中文大学藏甲骨集」展览

 

双鱼镜
金,12–13 世纪
直径19.4 厘米,缘高0.75 厘米,重1508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金代双鱼镜非常有名,设计、工艺、地域特色都值得一谈。此镜镜缘阔大,内里用浅浮雕的方法展示了两条鲤鱼。水波纹包围鱼的四周。鲤鱼鳞片非常清晰。水波纹与鳞片纹都要求镜模制作工匠具备异常精细的雕刻工艺。鲤鱼的形态极具动感。我们只看到鱼头与大截鱼身的一边,但鱼身在近尾部位反转,让我们看到鱼身的另一边,活像鲤鱼在江河里翻波逐浪,腾跃嬉戏。镜体面积阔大、非常厚重,虽然有镜钮可供穿绳提起铜镜,但提起时仍觉厚重,此镜可能需要放在镜架上,不太适合用双手捧持旋转。此镜亦未必是供人们日常照看,反而可能是作为一珍贵艺术陈列品展示。虽然类似铜镜在中国各地都有收藏,但有明确记载的出土地点都在中国东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反映此类镜在金国起源地的受欢迎程度。

双鱼镜 金,12–13 世纪 直径19.4 厘米,缘高0.75 厘米,重1508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金代双鱼镜非常有名,设计、工艺、地域特色都值得一谈。此镜镜缘阔大,内里用浅浮雕的方法展示了两条鲤鱼。水波纹包围鱼的四周。鲤鱼鳞片非常清晰。水波纹与鳞片纹都要求镜模制作工匠具备异常精细的雕刻工艺。鲤鱼的形态极具动感。我们只看到鱼头与大截鱼身的一边,但鱼身在近尾部位反转,让我们看到鱼身的另一边,活像鲤鱼在江河里翻波逐浪,腾跃嬉戏。镜体面积阔大、非常厚重,虽然有镜钮可供穿绳提起铜镜,但提起时仍觉厚重,此镜可能需要放在镜架上,不太适合用双手捧持旋转。此镜亦未必是供人们日常照看,反而可能是作为一珍贵艺术陈列品展示。虽然类似铜镜在中国各地都有收藏,但有明确记载的出土地点都在中国东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反映此类镜在金国起源地的受欢迎程度。

 

「湖州石家念二叔」反文花鸟镜
宋,11–13 世纪
最宽处12.97 厘米,缘高0.38 厘米,重290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宋代菱花形铜镜非常流行,此镜镜缘在八角形上另加菱花的花尖形,乃创新之处。镜缘内饰有一对仙鹤,左的含颈伫立,右的展翅起舞。仙鹤旁饰有竹树,仙鹤脚下是石头、坡岸,再下面是水波。仙鹤象征长寿,竹树象征节气,石头象征坚毅长久,都是吉祥祝愿的文化符号。镜钮上方有「湖州石家念二叔照子」之反文。「湖州石家念二叔」乃作坊的铸镜记号。观之其他「念二叔」作坊记号均无反文,此镜非常特别。因要配合仙鹤的浅浮雕效果,镜匠可能先造镜模,以察看浮雕的呈现。若然如此,铭文可能是用印章印上去的。平常印章上的文字是反文,印出来就成正文。此镜铭文的印章可能是正文,在镜模上印出的就是反文。此镜铭文留待进一步探索。

「湖州石家念二叔」反文花鸟镜 宋,11–13 世纪 最宽处12.97 厘米,缘高0.38 厘米,重290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宋代菱花形铜镜非常流行,此镜镜缘在八角形上另加菱花的花尖形,乃创新之处。镜缘内饰有一对仙鹤,左的含颈伫立,右的展翅起舞。仙鹤旁饰有竹树,仙鹤脚下是石头、坡岸,再下面是水波。仙鹤象征长寿,竹树象征节气,石头象征坚毅长久,都是吉祥祝愿的文化符号。镜钮上方有「湖州石家念二叔照子」之反文。「湖州石家念二叔」乃作坊的铸镜记号。观之其他「念二叔」作坊记号均无反文,此镜非常特别。因要配合仙鹤的浅浮雕效果,镜匠可能先造镜模,以察看浮雕的呈现。若然如此,铭文可能是用印章印上去的。平常印章上的文字是反文,印出来就成正文。此镜铭文的印章可能是正文,在镜模上印出的就是反文。此镜铭文留待进一步探索。

 

星辰后天八卦镜
晚唐至宋,10–14 世纪
直径21.9 厘米,缘高0.29 厘米,重625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此镜糅合后天八卦与星象纹,值得研究。钮座有八个乳钉,加上镜钮共九个,外面一层排列后天八卦,最外则是一些星象,这些星象并非我们熟知的廿八宿,有可能是失传道教支派的一些神秘星象。

星辰后天八卦镜 晚唐至宋,10–14 世纪 直径21.9 厘米,缘高0.29 厘米,重625 克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麦继强教授惠赠 此镜糅合后天八卦与星象纹,值得研究。钮座有八个乳钉,加上镜钮共九个,外面一层排列后天八卦,最外则是一些星象,这些星象并非我们熟知的廿八宿,有可能是失传道教支派的一些神秘星象。

 

甲骨四十四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2.8、宽2.3厘米
联合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品
邓祖玄先生惠赠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般说的甲骨文是指殷墟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晚期文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汉字,也是了解汉字和殷商历史非常重要的史料。1969年,邓祖玄先生奉母叶多福女士之命将其父邓尔雅先生(1884-1954)旧藏一共四十四片甲骨慨赠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自2015 年起藏于大学图书馆。这批甲骨的内容包括卜旬卜辞、祭祀、天气等。

甲骨四十四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2.8、宽2.3厘米 联合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品 邓祖玄先生惠赠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一般说的甲骨文是指殷墟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晚期文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汉字,也是了解汉字和殷商历史非常重要的史料。1969年,邓祖玄先生奉母叶多福女士之命将其父邓尔雅先生(1884-1954)旧藏一共四十四片甲骨慨赠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自2015 年起藏于大学图书馆。这批甲骨的内容包括卜旬卜辞、祭祀、天气等。

 

甲骨二十七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7.4、宽2.5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棪斋惠赠 

李棪教授(1907-1996)旧藏一共二十七片甲骨,于1984年捐赠文物馆。这批甲骨的内容以关于祭祀者最多,其次为气象和卜旬卜辞。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许多关于祭祀的占卜,自在情理之中。而户外活动不论战争、打猎、农渔等,受天候影响很大,气象卜辞也是占卜的大宗。

甲骨二十七片(其中一片)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长7.4、宽2.5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棪斋惠赠 李棪教授(1907-1996)旧藏一共二十七片甲骨,于1984年捐赠文物馆。这批甲骨的内容以关于祭祀者最多,其次为气象和卜旬卜辞。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许多关于祭祀的占卜,自在情理之中。而户外活动不论战争、打猎、农渔等,受天候影响很大,气象卜辞也是占卜的大宗。

 

董作宾《南歌子词》  
1956年
甲骨文  纸本水墨  直幅  
35.8 × 25.5 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郑明训先生惠赠 

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在「甲骨四堂」中最为年轻,后来成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并继傅斯年后出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文物馆藏董氏甲骨文书法,是他在1950年代旅港期间所书。董氏以甲骨文结字用毛笔写就,起笔藏锋而收笔稍出锋,字画流畅润泽,结字随笔画多寡而方正与修长兼容。

释文:
(甲骨文)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
(行草)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南歌子。集契文。/纫就女士正。丙申初冬既望,董作宾。
钤印:「董作宾」(白文方印)、「彦堂」(朱文方印)

董作宾《南歌子词》 1956年 甲骨文 纸本水墨 直幅 35.8 × 25.5 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郑明训先生惠赠 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在「甲骨四堂」中最为年轻,后来成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并继傅斯年后出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文物馆藏董氏甲骨文书法,是他在1950年代旅港期间所书。董氏以甲骨文结字用毛笔写就,起笔藏锋而收笔稍出锋,字画流畅润泽,结字随笔画多寡而方正与修长兼容。 释文: (甲骨文)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 (行草)分水鱼儿出,因风燕子归,相向各依依,/其如人不见,月侵眉。南歌子。集契文。/纫就女士正。丙申初冬既望,董作宾。 钤印:「董作宾」(白文方印)、「彦堂」(朱文方印)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