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人类学系公布香港尼泊尔人滥药研究政府须正视少数族裔面对结构性歧视的问题
在香港的少数族裔中,尼泊尔人士的滥药情况最为严重。按2010年《药物滥用资料中央档案室》,香港尼泊尔人士吸食毒品的被呈报人数达258名,这个数目近年更不断上升,情况令人关注。为了让社会对香港尼泊尔人的滥药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禁毒基金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人类学系副教授谭少薇博士和研究员邓伟文进行一项关于香港尼泊尔滥药者的学术研究。该研究发现,滥药者大部分于10至19岁间就开始滥药,九成以上曾吸食海洛英四号;他们有近七成曾经使用尼泊尔的戒毒中心服务,超过七成曾经使用香港的美沙酮服务;滥药的主要原因是负面的家庭和社会经历。
研究方法及对象
研究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间进行,透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获得资料,包括:1) 问卷调查,2) 参与观察,以及3)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共邀请了89位香港尼泊尔滥药者和21位香港尼泊尔非滥药者参与;滥药受访者是从有关滥药服务机构中招募,包括香港和尼泊尔两地的美沙酮诊所和戒毒中心。参与观察是在香港一间戒毒中心进行;而个人访谈方面,共访问了10位香港尼泊尔滥药者和10位尼泊尔学术界和非政府机构的专业人士。
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八成半是男性,平均年龄为27岁;三成半在香港出生,当中九成以上是英军啹喀兵的后裔。受访者来香港定居的平均年龄是18岁,来港定居以后,平均大概有七成半时间在香港居住。八成以上是初中毕业,约三分之一从事零售和批发行业。
调查结果
(一) 滥药的形式
研究发现最常滥用的药物是海洛英四号,滥药受访者中有九成半曾经滥用;近八成第一次滥用的药物是大麻。调查亦发现近九成滥药受访者是在10至19岁间开始滥药,约一半人曾注射毒品,近九成曾经在香港和尼泊尔两地滥药。
(二) 使用有关服务情况
在尼泊尔,有近七成滥药受访者曾使用当地戒毒中心的服务;在香港,滥药受访者较常使用美沙酮服务 (超过七成滥药受访者曾经使用),而曾使用香港戒毒中心的则少于三成。
(三) 滥药的自觉成因
于各种滥药的自觉成因中,七成以上滥药受访者是为了改变情绪而滥药,其次是社交目的。前者主要吸食海洛英、Tidigesic和冰毒,后者则多滥用大麻、Nitrosun和咳药水。男女的滥药原因有差异,女性滥药者较少为社交目的而滥药。
(四) 滥药者的社会文化环境
比较滥药者和非滥药者两个群组,家庭因素(尤其是缺乏父母照顾)和文化因素(例如尼泊尔文化中的滥药概念和男子气概)是导致滥药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发现,滥药的受访者当中,不足一成认为自己在香港社会受到歧视;但相对地,非滥药者则有三成以上认为在香港社会受到歧视。研究员在个人访谈和田野考察当中,发现这个矛盾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滥药者经常自我隔离,很少参与主流社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只与其他滥药者接触。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表现,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受到歧视。香港尼泊尔人士在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被忽略,当中包括教育、就业,社会及医疗服务的使用等,把他们推向孤立的生活,造成「贫民窟化」的现象。
建议:以文化认知为基础的人本计划
是项研究显示,香港尼泊尔人士滥药跟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负面经历有密切关系。要预防少数族裔吸毒、帮助滥药者戒毒和防止复吸,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主流方法。在短期与中期而言,应通过与戒毒者和族群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发展一套以族裔文化认知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全面计划:
初级预防:预防香港尼泊尔人初次滥药,应透过他们熟悉的媒体与社会途径传达毒品祸害的讯息,针对高危群组(10至19岁)及其家人、朋辈而设计,并邀请他们参与。
次级预防:防止香港尼泊尔人继续滥药并协助他们戒毒,应采用多元的戒毒方法,注意戒毒者的文化、性别需要,加强戒毒者家人的参与,并增加族裔的前线工作人员。
进级预防:预防滥药者复吸,应重建个人社会文化网络,强化族裔社区的参与,并为前线员工、政策制定者提供培训,增强有关族裔文化的认知,提高多元文化及平等机会意识。
长远而言,要抗衡香港尼泊尔人士之间的滥药次文化,必须由政府牵头消除对少数族裔的结构性歧视,保证重要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如教育、就业和社会发展等,善用少数族裔文化与人力资源,建立多元文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