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10月17日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于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本港发病率于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

2017年10月17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于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本港发病率于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研究结果刚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刺针》发表。(左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总护士长程月玲女士,以及炎症性肠病患者沈小姐。

沈小姐患有属于炎症性肠病的克隆氏症。她期望中大医学院肠胃科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望找出炎症性肠病成因及根治方案。

黄秀娟教授(左)指,炎症性肠病过往于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却有显著上升趋势,反映此症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都造成威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最近搜集来自世界各地有关炎症性肠病在21世纪的数据,为全球首个相关的大型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西方国家近年的发病率趋向稳定,但其他地区包括亚洲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其中本港的发病率于过去30年飙升近30倍,较日本、台湾及新加坡等地的情况严重。负责研究的中大医学院肠胃科专家认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上升的情况值得关注,医学界应把握机会找出致病风险因素,以预防及治疗此病症。相关结果昨日(10月16日)在著名医学期刊《刺针》发表,并于美国奥兰多举行的世界肠胃病学大会上发布。 

炎症性肠病可致消化道发炎溃烂 威胁全球公共卫生 

炎症性肠病可分为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两大类,患者的消化道会发炎和溃烂。发病年龄一般介乎20至40岁,症状包括大便带血和黏液、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发烧及消化道以外的器官如眼睛、皮肤和关节发炎等,症状更会终身伴随病人。患者一般需要用药物控制病情,严重者则要接受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过往于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例如北美及欧洲现时便分别有超过150万人及200万人受此症困扰,为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然而,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东欧、非洲及南美等地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反映此症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都造成威胁。 

中大联同加拿大专家进行极全面系统性回顾 了解全球最新流行病学情况 

为了解炎症性肠病最新的全球流行病学情况,中大医学院多名肠胃科专家包括校长沈祖尧教授、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以及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肠胃病专家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了一项全面的系统性回顾。研究团队搜集1990年至2016年间,逾11,000份有关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报告,并选出147份较具代表性的报告作详细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炎症性肠病于21世纪开始出现流行病学转移。自1990年起,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和流行率保持平稳,但其他地区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却不断上升,相信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愈来愈多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改变有关。其中,本港最新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为每百万人有26宗新症,相比邻近地方严重: 

 

炎症性肠病新增个案(每百万人)

南韩

78宗

广州

33宗

香港

26宗

日本

25宗

澳门

24宗

台湾

13宗

新加坡

10宗

曼谷

6宗

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移,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黄秀娟教授表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上升情况值得关注,本港于1985年的发病率只是每百万人有1宗新症,现时的数字已增加近30倍。由于此症病理成因未明,亦未有根治方法,我们相信于病例数目还未到顶峰之时,未来十年是找出此症成因及预防方法的黄金时间。」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副教授Gilaad KAPLAN医生补充:「面对炎症性肠病的高流行率,西方国家的医护人员将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为患者们提供高质量和具成本效益的护理。更值得注意的是,随著新兴工业国家生活和饮食趋向西方化,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准备完善的临床基础设施和医护人员来处理这种复杂而医疗成本极高的疾病。」 

中大团队正进行多项跨地域及本地研究 以找出炎症性肠病风险因素

黄秀娟教授领导的团队一直致力找出引致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因素。除今次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合作进行这项全球最新及全面的系统性回顾外,中大早前亦公布由黄教授率领的团队伙拍澳洲及中国内地多个科研中心,进行名为「ENIGMA研究-东半球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项目,旨在找出炎症性肠病、尤其是克隆氏症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及饮食习惯之间的关连。

此外,研究团队另正研究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母亲及婴幼儿间的细菌传播模式,以找出预防方法,有兴趣者可浏览网页https://www.cuhkibd.org/,或电邮至digestivehealth@cuhk.edu.hk了解更多详情。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于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本港发病率于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研究结果刚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刺针》发表。(左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总护士长程月玲女士,以及炎症性肠病患者沈小姐。

中大公布世界首个全球「炎症性肠病」于本世纪发病率及流行率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本港发病率于过去30年急升近30倍。研究结果刚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刺针》发表。(左起)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总护士长程月玲女士,以及炎症性肠病患者沈小姐。

 

沈小姐患有属于炎症性肠病的克隆氏症。她期望中大医学院肠胃科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望找出炎症性肠病成因及根治方案。

沈小姐患有属于炎症性肠病的克隆氏症。她期望中大医学院肠胃科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望找出炎症性肠病成因及根治方案。

 

黄秀娟教授(左)指,炎症性肠病过往于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却有显著上升趋势,反映此症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都造成威胁。

黄秀娟教授(左)指,炎症性肠病过往于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却有显著上升趋势,反映此症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都造成威胁。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