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保育香港珊瑚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天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保育珊瑚,以修復香港受損的珊瑚群落及海洋生態。
珊瑚對於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建立氣候適應能力至關重要。 香港海域棲息著84種石珊瑚,部分地區覆蓋率更高達70%以上。 然而,香港的珊瑚面臨許多嚴重威脅。以吐露港為例,自 80 年代起,由於城市發展和海洋污染等因素,吐露港的珊瑚覆蓋率大幅下跌八成;雖然現時水質情況已得到改善,但珊瑚群落仍難以自然恢復自行完全修復。
為修復受損的珊瑚群落,WWF開展「珊海無盡」珊瑚保育行動,以提升大眾對珊瑚修復的認識,並展示主動保育珊瑚的成效。是次與中大珊瑚學院的合作將積極修復香港珊瑚群落,令受破壞的海洋生境回復生機。我們將拯救至少 1,000 塊珊瑚碎塊,將牠們育養後放回海中,然後由中大的研究團隊密切監察。
WWF董事委員會主席白丹尼先生(Dan Bradshaw)強調:「珊瑚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柱,孕育眾多海洋生物。 我們很高興能與中大合作,擴大他們的研究工作和修復重點海洋棲息地, 踏出海洋保育的重要一步,同時展示如何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解決生物多樣性消失和氣候變化問題。」
中大副校長(行政)及秘書長吳樹培先生說:「拯救珊瑚對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極之重要。中大作為一所致力引領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大學,我們很高興能與WWF合作保護和修復珊瑚群落,今次合作體現了我們努力應對環境問題的決心,我們將透過大學的卓越研究發揮影響力,為改善地球環境作出貢獻。」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珊瑚學院在香港以創新技術繁殖和培育珊瑚,以有效地修復香港受破壞的珊瑚群落,提高珊瑚覆蓋率及多樣性。大多數珊瑚修復工作都集中在收集、切割和育養珊瑚碎塊以保護現存的珊瑚種群,這種方法雖然有效增加珊瑚覆蓋率,卻忽略了基因多樣性。 為增加珊瑚野外繁殖率和基因多樣性,珊瑚學院在珊瑚產卵期間收集精子和卵子,讓牠們受精,再培育成幼苗,待珊瑚長大後放回赤門海峽。這些由實驗室培育和移植的珊瑚成功長大,並於2022 年首次在野外同步產卵。
中大與WWF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涵蓋幾個主要方面,包括在WWF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設立珊瑚育養缸作保育及教育用途,培養和展示珊瑚碎塊及幼苗,以及協作珊瑚監測和教育計劃。